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fctt > 中新网四川

吸附头部企业进驻,怡心湖万科梦想城正式进入产业兑现期
2021年03月16日 21:1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6日电 (范莞欣)3月15日,建潘集团与万科中西部区域合作签约仪式在成都高新万科大厦盛大举行。此次活动旨在深化双方在怡心湖万科梦想城的合作,充分发挥在产业、资金、院校资源整合及运营等方面的优势,助力双流区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空港经济高地,打造怡心湖新经济活力区,携手开启共谋发展的新篇章。

 

 

   定制一栋写字楼,约4.1万平

  “智能+”产业集群成为会上热词

  当前,双流区紧扣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紧扣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总体目标,围绕城市空间总体布局,构建“一港两湖”的城市中心体系。高标准建设怡心湖,推动新经济活力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连片发展。深入推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营商环境重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咖啡时”和“企业幸福中心”成为全国知名企业服务品牌。而在此次活动现场,万科与建潘“德韬科技园项目”正式签约,“产城湖3.0模式” 、“智能+”产业集群成为会上热词,在湖居、城市、产业融合基础上,双流以站位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为原则,重点招商引资成都建潘德韬科技园项目,选址双流怡心湖万科梦想城。

  对此,双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苏巍出席活动并致辞,他说,“十四五”时期是双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双循环”、齐心唱好“双城记”的重要机遇期。如今,双流正奋力开启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新征程。

 

 

  希望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加快落地一批合作项目,实现一批合作成果,推动各方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合作共赢!双流区将以最大诚意着眼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有效对冲市场预期波动,打造“企业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搭建产学研用供需信息平台,打通协同创新“最后一公里”。尽最大努力为到双流投资兴业的企业提供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和政务服务,让企业在双流健康发展、扎根发展!

  在签约仪式现场,万科集团合伙人兼中西部区域事业集团(BG)首席合伙人CEO李嵬,建潘集团董事长温建怀,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副书记吴祖峰作为重要嘉宾出席,在活动现场分别做主题发言并代表合作双方进行签约。成都市双流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及平台公司代表、建潘集团下属相关单位代表、万科中西部区域及万科成都代表共同见证。

 

 

  价值 以科技赋能天府梦

  企业投资双流怡心湖成共识

  怡心湖区域规划面积约8.4平方公里,整体定位为三大创新驱动核之新经济聚集区,致力于构建产城湖协调发展的平台。从2015年规划发布,到2017年破土动工,到去年年底的正式亮相,怡心湖区域完善、可控的空间开发条件、产城湖一体规划纵深性强,兼顾了居住、产业、生态多方面的升级,迈入产城湖3.0开发模式,成为成都公园城市全新名片,无疑,双流怡心湖可谓是一块充满机遇的发展热土。

  厦门市建潘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牌厨柜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建怀表示,建潘德韬科技园以打造“智能+”产业生态平台为目标,围绕建潘集团高科技产业规划,携手国内外知名高校与科研院所,共同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成都建潘德韬科技园作为建潘集团五年战略布局的重要项目之一,布局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等领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集群发展。选址国际临空经济的窗口的怡心湖万科梦想城,是产业定位、发展战略与其不谋而合。

  据悉,成都建潘德韬科技园项目,旨在聚焦智能家居产业的转型升级,集聚研发、设计、制造等全产业链资源,以‘智能制造+产业生态’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核心技术策源地、装备制造新高地。

  落地 吸附头部企业进驻

  怡心湖万科梦想城进入产业兑现期

  怡心湖万科梦想城项目为48万平产城融合之作,以“硅谷式”低密园区为打造理念,集合公馆、超甲、LOFT等复合业态。将以发展新经济形态和培育新经济应用场景为着力重点,打造职住平衡、产城融合与生态宜居于一体的城市主轴一流环湖商务标杆,探索湖畔全景融合进阶生活方式。

  产业是衡量区域价值的重要标尺,对经济的提振,就业岗位及人口拉动,提供可循环发展的城市契机,产业强则区域强。此次签约仪式,标志着怡心湖梦想城项目正式首发亮相并实现启动定制销售。电子科大及智能家居研究院等产业资源落地梦想城,也预示着梦想城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落地加速推进。

  从“战略规划”到“硬核产业落地”,作为国际一流临空合作商务区怡心湖万科梦想城,加速产业兑现进程的同时,推动双流“智能+”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升“成都造”的智能化水平,为成都市“加快构筑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引领区域发展”贡献力量。未来吸附更多头部产业资源集聚,助力产业资源优化配置与合作模式整合,绘就产业板块融合发展新蓝图,深化探索“政企学民”协同发展新模式、新样本。(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