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gswm > 中新网四川

海外华媒四川共话古蜀文明如何“出海又出彩”
2024年07月02日 21:4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日电 (王利文 袁牟知博)“可以通过短剧、短视频等内容形式,跨越语言文化差异,更好触达海外民众,助力古蜀文明‘出海又出彩’。”2日在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举行的“古蜀文明国际传播”座谈会上,西班牙《欧洲侨声报》副总编辑单璟结合海外民众内容取向,如是建议。

7月2日,“古蜀文明国际传播”座谈会在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举行。记者 王磊 摄
7月2日,“古蜀文明国际传播”座谈会在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举行。记者 王磊 摄

  以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长江上游古代文明发展的高峰,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7月1日至2日,来自19个国家的24家华文媒体齐聚四川,探访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在感受古蜀文明之瑰丽的同时,为古蜀文明国际传播提供新思路。

  “面对面‘遇见’,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古蜀文明精髓。”站在高大的青铜神树前,日本《留学生新闻》副总编辑龙丽华驻足良久。在她看来,日本与中国历史文化渊源深厚,日本民众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趣十分浓厚。她建议用好四川自贡彩灯资源,将古蜀文明与民众喜闻乐见的主题灯会融合,促进两国民间交流。

  7月1日,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参观拍摄。 记者 王磊 摄
7月1日,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参观拍摄。 记者 王磊 摄

  意大利侨网总编辑王卫平已是第三次到访三星堆遗址、第二次走进金沙遗址,所见所闻仍让他感觉常见常新。他认为,若在意大利开展更多展览、学术交流、艺术创作和教育研学活动,将多维度、多角度推动古蜀文明“走出去”。

  埃及《中国周报》副社长朱新娥则强调了文化IP联动的重要性。“不只海内外博物馆联动、线上线下联动,巴蜀文明元素之间的联动将有力推动古蜀文明全球化传播。”她详细介绍自己的创意:可结合四川大熊猫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开发三星堆遗址“堆堆”、金沙遗址“沙沙”与大熊猫“花花”联动的文创IP,以此吸引世界目光。

  7月1日,一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三星堆博物馆拍摄展出的骑兽顶尊人像(研究性复原)。 记者 王磊 摄
7月1日,一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三星堆博物馆拍摄展出的骑兽顶尊人像(研究性复原)。 记者 王磊 摄

  这已不是美国《中美邮报》社长屠新时首次探访古蜀文明,“古蜀文明是人类文化的珍宝,在海外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他建议充分利用动画、纪录片等受众喜爱的文化载体,来传递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魅力。

  座谈会上,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中心副主任刘波分享了自己在古蜀文明国际传播方面的尝试。“我们通过远程交互文化活动建立受众感知体系,利用学术外溢建立受众认知体系,并积极开展‘走出去’和‘走进来’的活动。”她希望未来能与海外华文媒体紧密合作,将古蜀文明介绍给更多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