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kjws > 四川在线

解读丨2021年四川人油、盐、红肉摄入量均高于推荐值, 脑血管病仍是“头号杀手”
2022年08月10日 09:29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韩金雨

  近日,《2021年四川省人群健康状况及重点疾病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出炉。《报告》显示,2021年全省人均期望寿命77.95岁,其中男性75.24岁,女性81.12岁,人均期望寿命较2020年(77.56岁)上升0.39岁,近五年呈持续上升趋势。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建新分析,变化得益于四川各项事业的发展,得益于健康四川行动的实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以及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

  脑血管病仍是四川“头号杀手”

  专家建议控酒、控血压、戒烟

  《报告》显示,慢性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2021年四川省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张建新表示,这说明三个病种的死亡率相对同期其他疾病的死亡率较高,是威胁四川人健康的严重疾病。“从疾病相关的行为学和防治的角度来说,可将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归为一类,这三类疾病的发生和防治都与饮食、身体活动、超重/肥胖、熬夜、饮酒、抽烟等因素有关,并且这三类疾病都会相互影响或共病,如糖尿病可并发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

  张建新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主要与抽烟有关,包括一手烟、二手烟和三手烟,此外与室内外空气污染、接触过敏源、呼吸道感染、耐寒能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等有关。《报告》数据显示,四川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率(122.30/10 万)远高于女性(84.86/10 万),这与男性较高的抽烟率有关。“抽烟导致四川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较高的死亡率。二手烟和三手烟是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死亡率的罪魁祸首。而60岁及以上人群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率,随年龄增大出现增高趋势,说明抽烟导致的健康危害具有蓄积性。”张建新说,“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也会并发脑血管病和缺血性心脏病。”

  如何预防?《报告》建议,预防脑血管病建议每天半斤蔬菜水果,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男性饮酒每天不能超过30克、女性饮酒每天不超过20克等;预防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是冠心病的一种)要采取调脂、降糖、降压等治疗措施,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等;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要戒烟、保持室内外空气洁净、避免过敏源等。

  糖尿病是四川上涨最迅速的单病种死因

  建议控制体重,减少红肉摄入

  根据《报告》,四川单病种死因顺位有所变化,糖尿病由2016年的第10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6位,并且死亡率由2016年的14.07/10万,上升到2021年的20.16/10万,增长43.28%,是四川人群单病种死亡原因里上涨最迅速的。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副主任医师严同分析《报告》后表示,可看到:第一,四川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四川省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的患者率已高达12.94%,而这个数据在5年前为9.4%;第二,糖尿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有很大提升空间,四川省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的知晓率仅为39.2%,而在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的患者中又仅有36.99%患者采取治疗措施。“人口老龄化、肥胖发病率升高、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的糖尿病患者人数越来越多,知晓率和治疗率低也导致糖尿病的危害变得愈加明显。”

  严同表示,要预防和逆转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成人发病型糖尿病),体重控制是最为关键和最有效的手段。他建议,肥胖或超重人群可通过合理膳食、规律运动、减重代谢手术等方式控制体重;居民要适量减少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的摄入,尽量不吃香肠、腊肉等腌制食品,一旦发现糖尿病,要尽早治疗,在正规医疗机构指导下规范进行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控制血糖等。

  川人油、盐等摄入量均高于“推荐值”

  建议减油减盐,多运动

  《报告》显示,四川省18岁及以上居民猪肉、牛肉等红肉吃得多,油盐重,蔬菜和水果偏少,年饮酒率也有较大上升。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加剧肥胖和血脂异常的发生,肥胖率和血脂异常率较5年前上升明显。

  比如《报告》提到,四川省18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日红肉摄入量为128.33克(推荐每人每日摄入不高于100克);四川省家庭人均每日烹调油和食盐的摄入量分别为48.27克和7克,高于推荐每日最大摄入量的25克油、6克盐等。

  张建新建议,要把好烹饪关,减油、减盐,以蒸、煮、凉拌的烹饪方式代替红烧、油炸等不健康的高温烹饪方式。同时,要多摄入全谷类食物、豆类、蔬菜、水果、魔芋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报告》还提到,四川成年人中经常锻炼率较低,18岁以上居民经常锻炼率为12.74%,虽与5年前相比有较大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张建新提醒,要多进行身体活动。“除了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还要做一些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身体活动,如通勤、搬运、照料小孩和老人、种花、购物、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等。其中,通勤尽可能采取走路、骑自行车等方式。”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