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kjws > 中新网四川

绵阳这场对接会让科技成果与产业“双向奔赴 ”
2024年05月29日 14:4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29日电 (杨勇)乳腺癌病理分型拉曼快诊技术突破与应用、家庭通用高效可个性化定制智能生化检测掌上CD机、球形警用机器人、智能有机光电材料及其在辐射探测及自监测高分子中的应用、试验设备状态感知与数字化管控……5月28日,在中国(绵阳)科技城投资推介会暨最新科技成果对接会上,来自技术转移机构和国内高校的专家代表,以路演的方式现场发布最新科技成果,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这也让台下在场嘉宾“摩拳擦掌”,寻求“强强联合”的机会。

 中国(绵阳)科技城投资推介会暨最新科技成果对接会。 杨勇 摄
中国(绵阳)科技城投资推介会暨最新科技成果对接会。 杨勇 摄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关口”,也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会上,绵阳发布145项科技成果机会清单,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12个新兴领域,让全国创新成果汇聚绵阳。

  翻阅《科技成果汇编》,既有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入驻团队的创新成果,也有来自绵阳“三推”活动“朋友圈”东莞、苏州等企业的创新成果。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云上两城”入驻团队的创新成果达80项,共涉及9所高等院校、3家科研院所。来自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研发的30项创新产品,技术成熟度均在6级以上。

  此外,会议现场,绵阳还正式发布了《绵阳市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试行)》。据介绍,此次发布的最新政策包含18条举措、26项具体政策,涉及扩大科技成果有效供给、加快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提高成果转化承接能力、提升成果转化服务能力、健全成果转化机制改革5个方面,让更多创新力量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大显身手”。

  大会现场还签署了合作协议十七项,涉及校地合作、招院引所、成果转化等方面,让科技成果加快跃向“生产线”。(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