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6日电 (记者 王鹏)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成功完成西南首例使用亚微米级创新牙龈修复材料开展的无供体牙龈修复手术。这一手术由华西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副主任医师伍颖颖主刀,采用国内首款获批的Ⅲ类创新牙龈修复膜。
据了解,作为国内首款获批的Ⅲ类口腔创新医疗器械,亚微米级牙龈修复膜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明胶和聚己内酯制成利于细胞粘附增值的三层复合膜。膜中明胶纤维达到亚微米级,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直径的五十分之一或更小,比人体红细胞还要小6-8倍,能够为细胞的爬行和增殖提供理想的微环境。细胞在生长时“抓住”亚微米级纤维更为轻松,从而加速修复过程。
与此同时,该新型材料水化后,可变为与人体自体牙龈组织相似的形态与质感,能够在手术过程中与患者的自身组织实现紧密贴合,无需额外取患者软组织作为供体,从根本上消除了传统牙龈修复中“二次创伤”的风险。
“新型牙龈修复膜相当于一个三层的支架,引导周围种植体周角化粘膜的爬行再生,让手术变得更简单,可以将传统手术时长缩短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伍颖颖表示,以前患者需要从上颚“割一块肉”,手术时间长且存在一定的创伤、术后出血不适等问题,部分患者会感到恐惧,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有一些基础疾病的人群(比如糖尿病人),伤口愈合得更慢,“使用新型材料也是本着减少患者痛苦为出发点的。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也减少了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和不良愈合发生的可能性。”
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我国老年人口(65-74岁)的牙齿缺失比例高达86.1%,牙周健康率不足10%,牙龈退缩、先天或者长期炎症等软组织问题给缺失牙修复及种植等治疗带来隐患。该新型材料的出现,未来将为中老年患者提供更高效、更舒适的治疗选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