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3日电 对于精神疾病而言,越早干预越能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帮助患者重返有质量的生活。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精神障碍患者预后,减少功能损害,降低复发率和致残率。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急性精神科三科党支部践行“全病程、全方位”治疗理念,倾力打造“早悦心生”品牌,寓意通过早期干预收获积极成果和愉悦心情。
据了解,该品牌以“早早鸟”为象征。敏捷的飞鸟,既是“早期干预”的直观体现,更象征着党支部主动作为的担当——它衔着希望的晨光,将温暖与服务送入寻常百姓家。其中,“早安网格”旨在通过主动、定期、深入的模式,将精神卫生服务的关口前移,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其主要内容包括:联动社区精防员,筑牢服务网底;建立健康档案,实现精准筛查与转诊;下沉基层社区,推动服务便民化。
中华传统文化倡导身心统一的哲学观,强调“修身养性”,恰好契合了精神心理健康的核心需求。该支部党员、心理治疗师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智慧,精选经典文献,将其与现代心理治疗技术有机融合,为早期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独具特色的团体心理干预。治疗师选取《道德经》《论语》等经典中蕴含的心理调节智慧,结合正念疗法等技术,帮助患者重新认知自我、调节情绪。
该支部还深入践行“治未病”理念,积极响应“体重管理年”要求,将体重管理前置为精神疾病早期干预的重要环节。该支部还为病区患者开展系统性体重干预:通过个性化膳食方案、药物代谢监测及运动处方,帮助患者预防体重异常增加,降低糖尿病、高血压等共病风险,真正实现“既病防变、未病先防”的健康管理目标,构建起身心同治的早期干预范式。
为提升对患者早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能力,该支部创新引入“巴林特小组”这一先进的团队督导模式,定期组织医护针对临床中遇到的复杂案例、沟通困境及自身情绪压力进行深度研讨,为患者构筑更前沿的“早防早治”防线,也为高负荷工作的医护提供了情绪支持与专业成长的空间,实现“以团队之慧、解患者之惑、守医者之心”的良性循环。
据了解,未来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急性精神科三科支部将继续秉持“精业笃行、仁爱创新”的理念,运用多元化的干预手段、紧密的团队合作以及顺畅的院内-院外衔接,努力传递早期干预的理念,通过系统化、精准化的治疗,构建“早筛-早干预-早治愈”一体化服务新标杆,为患者开启有质量、有尊严的人生新篇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