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泸州:“金通工程”惠民生 融合发展促振兴
2023年09月21日 13:1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1日电 (金晓东 罗心平)近年来,泸州市在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的背景下,全面开创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创建之路,明确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抓、合力共建”的创建工作体制机制,共建共治、多维度推动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建设工作。

  2021年,在完成“金通工程”车辆外观、站牌、标志、工装工牌统一的前提下,通过实施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公司化改革和“金通惠民”行动,积极探索乡村运输与物流、邮政、旅游、供销等融合发展,开辟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金通工程”创建新路子,构建起以“金通”公交、小黄车为主的班线串联到村、公交开行到乡、专线服务到点的城乡客运服务体系,“金通工程”不仅形成了乡村运输的新发展格局,而且还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泸州品牌。

  如今,一条条乡村水泥路通村畅乡、四通八达、连片成网、雄伟壮观,一辆辆精心打造的“金通”公交、小黄车穿梭于城、镇、村、社之间,一张张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金通”客运网正展现在人们面前,“金通工程”构建起了“公交+小黄车+互联网+物流”的乡村运输发展新模式,“交商邮供”融合发展让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成为了现实,泸州市江阳区、龙马潭区、泸县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串联起人民群众的出行梦、幸福梦、致富梦,成为四川泸州乡村运输高质量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金通公交”圆了人民群众出行梦

  在过去,农村地区赖以出行的交通工具—农村客运班车车型老旧、班次不足、秩序混乱,让村民出行体验感极差,不少老百姓感叹:何时才能坐上城里面那样价格实惠、空间舒适、班次密集的公交车呢?

  开通“金通公交”线路。按照“分类施策”的原则,采用城市公交线路延伸、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等措施,对原有的115条农村客运班线升级为182条“金通公交”线路,全市开行“金通工程”线路520条,配备客车1714辆,其中“金通公交”车辆705辆,江阳区、龙马潭区、泸县实现“金通公交”全域覆盖,人民群众“出门有车坐、乡镇有场站、村村有站点、服务有平台”。

  改革“金通工程”企业。按照“一县一公司”的原则,采取收购重组、补偿退出、入股退出等方式,引导原有散、小经营者退出市场,实施“金通工程”客运企业兼并重组,通过5年努力,形成了“一县一公司、公司化经营”格局,实现了客运服务质量、满意度、效益上升,事故率、投诉率、成本下降的“三升三降”目标,在此基础上,泸州市建立完善了“金通”客车质量信誉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与企业运力投放、线路新增、财政补贴等权益挂钩,加快乡村运输市场“优胜劣汰”。

  实施“金通惠民”政策。因地制宜实施分级分类财政补助政策,全市补贴“金通工程”客运企业6000余万元/年,保障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公益属性,“金通公交”线路实行2元一票制,票价降低50%以上。为保障“高山村、偏远村”等客流不足的地区“稳通实通”,补助坝区6万元/年、山区7万元/年;实施6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学生半价乘车优惠政策,对高山村、偏远村的护学车、赶场车给予80元/天补助,切实让群众享受到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发展带来的实惠。

  “金通专线”成了人民群众幸福车

  面对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出行需求,按照“群众出行需求在哪儿,“金通”客车就开到哪儿”的思路,通过调整运力和线路布局、加密班次、延长运营时间等有效措施,充分保障农村公共出行服务,特别是针对学生上学、农民工返乡返岗、农村赶集等特殊需求,制定专项运输保障方案,实现专线服务到点。

  开行“金通护学”专车,护航“求学路”。农村学生进城入镇上学乘车难,泸州市组织客运企业摸排农村学生上下学出行需求,结合客流情况和出行时间进一步优化运输组织,“金通”公交、小黄车摇身一变成为“金通护学”专车,为学生提供“点对点”的接送服务,解决了偏远地区学生上学难题,全市共开行“金通”护学专线144条,投入车辆425辆,护航3.2万余名农村学子走好“求学路”。

  开行“金通春风”专车,护航“回家路”。春运期间农民工返乡返岗“务工潮”票难定、票价高、换乘不便,2020年以来,泸州市持续4年开展保障农民工安全有序返乡返岗“金通春风·情满旅途”行动,通过精准摸排农民工返乡返岗出行信息,以超长客运大巴车和“金通”小黄车为主体,开展“一票制”运输服务,客运大巴车送到镇,“金通”小黄车接回家,迄今累计开行“金通春风”专车8745趟次,安全运送农民工33.9万余人次。

  开行“金通赶场”专车,护航“赶集路”。赶集是农村地区最具烟火气的民间风俗,也是农村群众购买生活物资、交易农产品的重要活动和场所,泸州市开行的“金通赶场”车,不但按照赶集时间、客流变化优化运输组织,而且还提供“点对点”运输服务,全市开行“金通赶场”专线112条,将各家各户与农村集市“点对点”串联起来,让农村赶集更便民。

  “金通融合”托起人民群众致富路

  泸州市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建设不仅仅为农村群众出行提供更多便利,还通过运力资源挖掘、基础设施共享等融合发展举措,让“金通”客车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和农特产品流通等方面扮演着“邮快车”、“观光车”、“助耕车”等角色,进一步推动了乡村运输降本增效、农村增收致富。

  “金通+邮快”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通道。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建设,整合农村客运站场、公交首末站闲置资源,升级打造具有客运服务、电商物流、商贸供销等功能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利用村委会、小卖部设置“金通·邮快驿站”等村级物流网络节点,按照“一网多用、多站合一、功能集约、资源共享”思路,建成县级物流分拨中心5个、乡镇寄递物流商贸运营中心54个、村邮站1143个。推广客运车辆搭载邮件快件,75%以上的客运班线开展交邮合作,邮政快递实现乡镇全覆盖,建制村通邮率达到100%,进一步打通邮政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

  “金通+旅游”绘就“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图景。依托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建设成果,推动“金通工程”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拓展客运站旅游集散功能,丰富旅游出行服务供给,提高“慢游”交通网络通达深度,全市AA级以上景区(景点)客运服务全覆盖,针对文化旅游节、荔枝节等特殊时段,制定专项运输服务方案,围绕乡村旅游景点打造“精品”旅游线,打造丹林樱花谷、花田酒地、太平古镇等景点旅游客运专线55条,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动能。

  “金通+农业”拓宽“土特产上车,种植户致富”门路。“金通工程”还围绕县域特色农产品资源,因地制宜开通直达现代农业园区、荔枝产业园、真龙柚产业园、龙眼产业园等蔬果专线140余条,投入车辆400余台,服务休闲农业观光、采摘出行、农资运送需求,通过“金通”客车搭载农特产品进城等方式,畅通泸州桂圆、荔枝、真龙柚、萝卜干等农特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金通+农业”融合发展服务支撑泸州市精品果业、绿色蔬菜、优质绿茶、优质中药材等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助力培育“合江荔枝”“泸州龙眼”“江之阳”等区域品牌和农产品品牌30余个,为农民增收致富增添了一份力。

  回望来时路,远眺新征程。泸州市乡村运输“金通工程”从“全面铺开”到“示范推动”,再到如今“品牌创建”,“路径和经验正在铺开和提炼,渠道和服务向农村下沉,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助力“金通工程”品牌创建功能叠加、融合发展、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之路。”泸州市运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提炼推广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泸州经验,补短板、强弱项、促融合、优服务,不断推动全市乡村运输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四川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市,让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泸州品牌冲出四川、走向全国。(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