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3日电 (李佳忆)“村里的通组路修好了,不仅方便了我们生活出行,上山种地、运输农产品都方便多了。”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村民王荣相看着刚修好的通组水泥道路不停点赞。
“上下坡难走得很,遇到下雨天满地稀泥巴,骑三轮车、摩托车都难通过。”说起回家的路,王荣相仿佛又回到了以前。村户稀疏的坐落在半山坡上。路弯、坡陡、湿滑、窄小,是村民对以前路的印象,不仅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在每年丰收的时候,往往也难以承载丰收的“重担”,遇到下雨更是存在安全隐患,这成了村民的烦心事。
因一场“代表面对面”活动,村民们关于通组道路不完善影响生产生活的烦恼被重视起来。福华村党支部书记、镇人大代表骆敏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心声后,将村民的修路心声向上级人大进行了情况说明,引起了镇政府高度重视。2023年6月12日,镇党委书记、区人大代表王小刚邀请区级相关部门、人大代表和村民代表召开专题会议,专题讨论通组路道路硬化问题。会后,白节镇人大迅速协调多位区、镇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多次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入户走访,与群众交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和需求,最终达成修路共识。市人大代表袁国祥多次实地调研,并积极向区扶贫基金会申请资金帮助,三级人大的推动保证了道路建设的快速推进。在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下,白节镇通组路硬化工程于2024年10月竣工并验收通车。
道路通则百业兴。人大代表解决了群众的忧心事,办了实事好事,铺就“舒心路”,架起了“致富网”,成为了人大代表担当作为、为民办实事的现实写照。“作为白节镇的人大代表,同时作为福华村的党支部书记,我深知山上群众出行的难处,建好通组路是诠释‘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具体实践。”骆敏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白节镇人大始终围绕党委关注、政府推进、群众关心的大事要事琐事开展工作。下一步,将持续聚焦民生福祉,以群众满意为准则,把道路建设作为实现白节镇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改善民生,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