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泸州纳溪:小春生产有妙方 志愿助农暖心房
2024年11月18日 13:3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8日电 (许紫艳)小春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基础,眼下,正值油菜、小麦种植时节,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抢抓农时,小春生产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为来年粮油丰收打下基础。

  抢抓农时,打好小春生产“主动战”

  在天仙镇种粮大户张礼纲的地里,10多亩红薯丰收后,地里种上了油菜,张礼纲正忙碌其中,精心地给油菜施农家肥。

  据张礼纲介绍,这些油菜都是在外面参加培训的时候引进的,结合本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等因素,经过多次试验才得到的优良品种,不仅对本地常见的病虫害有着较强的抵抗力,而且出油率极高。

  除了利用这10余亩地种植红薯、油菜,张礼纲还通过天仙镇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学到了带状种植模式,准备等油菜籽收获后带状种植大豆和玉米,这种模式下,土地不会被单一作物过度消耗某一种养分,而且能够抑制杂草生长和病虫害的传播,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

  据了解,这种模式效益可观。10亩地预计收获红薯3万斤、油菜籽3000余斤、大豆1500余斤、玉米3500余斤,收入约5万元。扣除流转费、种子和人工工资后,还能有2-3万元纯收入。

  田间一抹“志愿红”,助农播种暖民心

  时下正是小春生产关键时期。连日来,天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人大、政协联络组、工会,组成13个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困难群众种植油菜、蔬菜等农作物,确保困难群众增产增收。

  在天仙镇牟观村,志愿者们来到了空巢老人刘生华家中,老人望着自家的田地,眼中既有对丰收的渴望,又有因力不从心而产生的无奈。志愿者们的到来,给他带来了希望。

  “我和老伴年龄都大了,娃儿些都在外面务工,今天要不是志愿者们来帮我们种菜籽,我都不晓得好久才种的下去。”刘老辈高兴地说。在刘生华老人的田地里,志愿者们翻土、除草、挖坑、播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合作,油菜苗全部种植完毕。

  “我们到困难群众家中,能够为他们做实事,我感到非常高兴。”天仙镇人大代表孙学华表示。

  天仙镇通过在田间地头开展“零距离”的志愿服务,将温暖送到群众心中,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