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4日电 (邓小红 唐珊)冷周飞是泸州市古蔺县白泥镇沙坝村2组村民,2024年返乡种植烤烟80亩,售烟收入达到了33.01万元,第一年种烟就被评为“诚信烟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种烟既能照顾一家老小,还增加了收入,可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从离乡的“农民工”成为返乡的“新农人”
“年轻的时候图新鲜,总想往大城市跑。后来有了家庭,就不想再离开家了。”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冷周飞了解到了烤烟种植政策:全程管种管收、专人跟踪指导、购买物资有补贴。
说干就干,冷周飞回家就和妻子商量种烟的事情。并马上找到村里大户请教如何种烟。一番了解下来,土地、技术、人工方面都没什么大问题,最主要是缺烤房。新建烤房加上设备要投入十来万种烟,万一要是赔了,这笔账让冷周飞夫妻二人打起了退堂鼓。
“谁说一定要修烤房了?你可以找村委会租啊,全部都是配套的,还有专人管理,一季烟一间烤房租金才800元,以租代建不好吗?”皇华烟点点长杨明宏了解到他有种植意向和顾虑后,便带着他们实地去看烤房群。看着一排排整齐烤房,摸着崭新的设备,对上妻子殷切的眼神。冷周飞当下又追加了20亩,当场就定了80亩的种植计划。
烟叶烘烤作为烤烟“点绿成金”的关键技术环节,直接影响着烤烟的品质和一年的劳动收入,新型烤房充分调动烟农种植烟叶的积极性,达到“降本增效,轻松种烟”的效果。
从“绿叶子”变身“金叶子”鼓起“钱袋子”
烤烟是白泥镇传统优势产业,是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产业支柱,更是通过流转土地、务工等方式增加附近村民的收入。俗话说,烟叶生产“三分种、七分烤”,如何转变高能耗的烘烤方式,让烟叶产业走向绿色低碳、节能增效的绿色发展之路?是古蔺县白泥镇一直在探索的方向。白泥镇积极对接泸州市烟草公司古蔺分公司烤房统筹配置管理试点,在全县探索烤房统筹配置模式,系统化开展烤房建设、修复、管护、调配的工作,通过“建改结合、以租代建、管护并重”方式实现烤房资源要素的高效利用,为烟农们打开了绿色烘烤的“增收密码”。
“我之前在外地打工,听说收益还可以,所以我这两年也加入了烤烟种植行业,烤烟房也不用我担心,今年大概又有40多亩,产量8000多斤烟,预计收入有20万元左右,比我在外地打工挣得多了,明年我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并带动身边群众增收致富。”烤烟种植户冷和阳笑着说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立足于做优古蔺县‘八子登科’现代产业体系‘烟袋子’,白泥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打基础、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政企合力积极争取扶持政策,从源头解决烟农烤房建设投入大的难题,推动烤烟产业提质增效。今年,白泥镇烤烟面积达到800亩,新建烤烟房40座。同时,引进先进机械设备、建设新式烤房,有效保证烟叶质量、降低烟农烤烟成本,把烤烟产业作为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通过大户带动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烤烟种植产业。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让群众种下‘绿叶子’、收获‘金叶子’、鼓起‘钱袋子’,为‘千万工程’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白泥镇党委书记罗莹欣对产业发展充满信心地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