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4日电 (刘忠俊 罗俊涵)3月3日下午,丹棱县仁美镇金藏村4组一处以工代赈建设点位30多名群众挥动手中工具,忙着拓宽村道。两辆三轮车将混凝土从远处运来后,大伙迅速将其摊铺均匀,每天都要浇筑水泥路面近百米。

丹棱县仁美镇金藏村作为全县重要的粮果生产基地,每到收获季,村里狭窄颠簸的土路总让运输车辆望而却步,也阻碍了村上农资下田和农田管理。如今,这条10多公里长的泥泞路即将通过以工代赈项目彻底改观,变成宽阔平坦的产业道路,串联起该村3000亩果园和1500亩高标准农田。
“家门口干活,既挣工钱又能为村里出力,这活干得踏实。”村民李华国称。像李华国这样拥有泥工、木工等手艺的群众每天都能获得300余元的报酬,工期结束后,总收入超3万元。“项目预计9月建成投用,可吸纳务工群众183人,发放劳务报酬177万余元。”仁美镇金藏村党委书记尤应均称,以工代赈项目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金藏村这样的平坝地区,对于山区群众来说更是弥足珍贵。
丹棱县顺龙乡青云村5组,是丹棱县与成都市蒲江县、雅安市名山区交界之地。沿2米宽水泥路盘旋而上,道路狭窄,路途险峻,来往车辆只能缓慢行驶,这样的基础设施条件给当地群众生活和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项目完成后,新改建的7.7公里道路将覆盖全村1800亩的茶叶、李子和柑橘,群众再也不用为行路难和运输难发愁。”顺龙乡青云村党总支副书记陈炜称,作为顺龙乡2025年中央财政以工代赈项目,项目计划增设相关配套设施,将现有路面加宽至4.5米。
项目施工现场,几十名当地群众与挖掘机协同作业,进行边坡修整和加固、水泥路面铺设等工作,引擎声与铁锹碰撞声在山间回荡。该项目吸纳务工群众71人,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发放劳务报酬140万余元。“让城里人来咱青云村看云海采春茶。”陈炜表示,有了宽敞道路的加持,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村里还将联动茶、水果产业,打造徒步点,为乡村旅游开辟新径。

暖阳下,张场镇廖店村千亩茶园萌发新绿。从茶园到茶市,茶农陈远明正沿着5米宽、4.2公里长的新建道路运送鲜叶。作为丹棱县2024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这条贯穿了该村3个组的产业动脉,成为名副其实的“奔康大道”。
据了解,以工代赈项目建设时,“出门务工、抬脚上岗”是群众就近就业增收的平台。落地后,“路畅业兴、民富村强”,又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能引擎,成为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