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4日电 (何艳赵琼)金秋时节,汶川县高海拔山区的果园里硕果满枝,随着青红脆李采摘进入尾声,石榴、柿子、无花果等秋季水果陆续进入成熟期,一场跨越夏秋的“甜蜜接力”在枝头上演,既延续了果农的增收希望,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在威州镇铁邑村,村民郭清龙家果园里一派繁忙景象。红彤彤的石榴缀满枝头,果皮泛着透亮的光泽;黄澄澄的柿子沉甸甸地压弯枝干,秋风拂过,果实摇曳如灯笼。郭清龙正和家人忙着采摘、分拣,指尖的果实带着清晨的露水,映得他脸上的笑容格外真切。
“今年果子长得好,全靠这好山好水和科学管护!”郭清龙拿起一颗刚摘下的石榴,轻轻掰开,晶莹饱满的果粒瞬间涌出。他家的30余棵石榴、柿子树,依托汶川独特的土壤与气候优势,再加上科学施肥、精准修剪和绿色病虫害防治,今年迎来丰产。“青红脆李刚卖完,这些秋果就接上了档,一点不耽误挣钱。”据他介绍,家里种植的甜樱桃、西梅、青红脆李,今年已带来14万元收入,而少量种植的石榴、柿子等水果,虽规模不大,却精准填补了销售空档,预计能再添近3000元收入。当天采摘的石榴、柿子,一早便要送往市场售卖,每斤价格在5元左右。
郭清龙家的丰收,是铁邑村发展特色农业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威州镇铁邑村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以产业振兴为抓手,通过组织种植技术培训、搭建产销对接渠道、培育农产品特色品牌等举措,手把手教村民种出好果子,帮村民打通销售好路子,让“果园经济”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这份丰收的底气,更源于汶川县对特色水果产业的长期布局与深耕。当地坚持“南林北果”农业发展战略,联合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持续推广优质品种与丰产技术,通过施用有机肥、推行绿色防控等措施,确保每一颗汶川水果都兼具品质与口碑。从春季的甜樱桃,到夏秋的青红脆李、石榴,再到秋冬的柿子、苹果,四季不断档的果香,不仅让汶川“生态好果”的名片越擦越亮,更以“产业+文旅”的融合模式,让果园变成游客的“打卡地”,让水果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