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30日电 (李同周)“生态田园·有机西充”的翠绿底色中,正孕育着一批逐梦乡土的新农人。这片入选“全球有机农业十大典型案例”的沃土,既滋养了深耕有机农业的程贤君,也成就了用流量激活乡村的杨兴。他们的故事,正是西充有机农业领跑优势与乡村振兴创新活力的生动注脚。
程贤君:科技赋能 有机农业的“深耕者”
秋日的天马山柑橘园里,三叶草如绿毯般铺展,绿意蔓延。程贤君俯身拨开草丛,抓起一把泥土,泥土松软湿润,几条蚯蚓在指间扭动。“看,这就是健康的土壤。”他微笑着,腐殖质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这位曾经的都市白领,如今已成为西充有机农业的领军人物。
“三叶草是果树的‘天然保姆’。”程贤君细细解释道,“它能抑制杂草、固氮培肥,让土壤有机质含量常年保持在3%左右,这就是我的‘绿肥+’生态种植模式。”2015年,程贤君放弃了城市高薪回到家乡。“那时候西充已是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正对接全省‘10+3’产业体系,这片山水恰好接住了我的有机梦想。”他说。
“返乡之初,土地流转是难题。村两委主动牵头协调,帮我拿下千亩土地;县农业农村局送来了绿肥种子补贴,科技特派员更是常往基地跑,手把手教我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程贤君回忆道,创业路上,西充的扶持如影随形。
果园里,传统农耕与现代科技撞出了新火花。田间立着小型气象站,挂着虫情测报灯,埋着土壤传感器,高清摄像头实时捕捉果树动态。“坐在办公室就能云端种地、指尖管理,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程贤君站在大屏幕前,轻点鼠标,果树生长的细节尽收眼底。
深耕数载,匠心终有回报。如今他的有机柑橘示范基地已覆盖5个乡镇,达5000余亩,其中984亩拿到有机认证,爱媛38、耙耙柑成了市场“香饽饽”。“‘品诚’商标在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上摘了金奖,企业也成了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程贤君说,今年县里出台的《关爱激励企业家十二条措施》,更让他有底气冲刺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致富不忘乡邻。程贤君牵头搞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常年吸纳180多位村民就近就业。“村民有土地租金、务工收入,入股还能分红,年年都能增收。”兼任两个村名誉村主任的他,不仅让空心村重焕生机,“绿肥+”模式还辐射了周边30平方公里柑橘产业带,成了西充有机农业的“活标杆”。
杨兴:流量赋能 乡村活力的“激活者”
与程贤君的“土味”坚守不同,“90后”杨兴的故事,从屏幕里的流量开始。
在西充县莲池镇天兴桥村的“老疯杨”直播间里,杨兴举着刚摘下的蔬果,表皮还沾着露水,对着镜头笑得爽朗:“咱西充的有机蔬果,扫码就能看它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吃得放心!”镜头那头,千万粉丝正隔着屏幕,嗅着西充的乡土气息。
2017年,杨兴带着救助流浪动物的善心回到西充,随手拍了些流浪动物救助的视频,配上乡村日常片段,没想到在网上火了。“没刻意做内容,就是真实的乡村生活,慢慢就圈了1400万粉。”杨兴说,“老疯杨”的名字,渐渐成了西充乡村的“网红名片”。
2021年,杨兴不想让流量只停留在屏幕上。在乡镇干部协调土地、返乡创业补贴支持下,他成立了农业公司,架起手机搞直播带货。“火龙果、水蜜桃,一上架就被抢空。”他说,这才是流量的真正价值——让西充的好东西“飞”往全国,实现“流量变现”。但杨兴的目标更远:“不能只做‘带货主播’,要让流量变‘留量’,让网友从‘买产品’变成‘来乡村’。”
随后,他在天兴桥村打造了“治愈小村”:萌宠学院里,曾经的流浪狗成了陪伴游客的“小老师”;非遗竹编工坊里,村民的老手艺变成了抢手的文创;充国蒸笼宴上,腊肉、米粉的香气勾着游客的味蕾。昔日冷清的贫困村,如今成了年接待60万人次的“网红打卡地”。
2025年,杨兴的案例获评全国农村电商带头人典型案例,公司“数字化赋能宠物连锁服务”案例也入选全国县域数字流通龙头企业典型案例。
现在,杨兴的“老疯杨”团队有300多个固定岗位,带动3000人次灵活就业,村民人均年增收超1万元。更让他开心的是,120多名全国各地的年轻人跟着他扎根乡村——流量,真的“流”进了乡土。
程贤君的柑橘园里,新一批三叶草正冒芽,他的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冲刺战已打响;杨兴的“治愈小村”旁,“治愈小镇”的蓝图正铺开,“宠旅经济”的版图正在扩大。
一个守着生态的“根”,用匠心把有机农业做深;一个乘着时代的“风”,用创新把乡土价值做活。他们是西充新农人的缩影——怀揣扎根乡土的梦想,以匠心为基、以创新为翼,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结出反哺社会的甜果。
同时,新农人的成就离不开西充县优越的农业政策环境。该县以坚实政策为新农人铺就成长之路。设立专项扶持基金,提供创业培训双补贴,助力起步无忧;构建全域质量安全网,实现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程可追溯。这里不仅建起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更精心培育“桃子姐”等文化IP,让有机品牌声名远扬,为新农人打造从生产到品牌的完整支撑体系。(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