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接收2024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7235人,累计提供帮扶服务34058人次,已实现就业11029人,联系成功率99.45%、有就业意愿的帮扶就业率74.33%。“我们实施‘离校前、毕业季、择业期’全周期就业服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不断线、不断档’就业帮扶服务。

家门口就能找工作!成都建成就业创业服务指导站37个
时间:2024年09月24日 13:50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目前工作对我而言颇为顺畅,得益于一群热心的同事及武侯人社部门无微不至的支持与指导,这些温暖的力量让我备受鼓舞。”今年8月底,在武侯区人社局“一对一”指导服务下,成功入职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应届高校毕业生雍亚钧激动地说道。

  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今年以来,成都市人社局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抢抓毕业生离校前后关键期,全力以赴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蓉、来蓉就业。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接收2024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7235人,累计提供帮扶服务34058人次,已实现就业11029人,联系成功率99.45%、有就业意愿的帮扶就业率74.33%。

  健全“四级”工作体系

  创新打造校地协同促就业平台

  今年6月,刚从学校毕业的小雍陷入了求职困境:投递的简历石沉大海、经历了初面及复试的offer却迟迟不来……正当小雍在求职路上屡遭挫折时,火车南站街道锦官新城社区就业服务小站及时主动联系到他,并针对他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打造就业指导方案。“我们首先是给予鼓励,告诉他求职是场持久战,一定不要放弃。”锦官新城社区就业服务小站工作人员张爱平说道,通过细致优化简历、强化面试技巧等“一对一”指导服务,重燃小雍求职信心,并利用武侯区公共平台资源搜寻就业机会。最终,凭借出色的面试表现,小雍成功入职一家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调整就业心态、识别就业陷阱、学习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为全面提升高校毕业生促进就业工作质效,成都积极健全市、区(市)县、街道(镇)、社区(村)四级工作体系,构建区域协作“8+8”机制(即8个中心城区与8个远郊区县跨区结对协作),建成高校就业创业服务指导站37个,创新打造兼具“归集岗位+智能匹配+汇聚政策+便捷服务”四维一体功能的成都市校地协同促就业平台,组建市级就业专家库以及涵盖136位高校同志、58位人社部门同志的校地协同促就业工作专班和全市800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以区域协作、部门联动、校地协同推动信息共享、资源聚合和活动联办。

  实施全周期就业服务

  联动发布岗位39.90万个次

  就业是民生之本。然而传统的就业服务通常集中在春、秋两季,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助力高校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

  “我们实施‘离校前、毕业季、择业期’全周期就业服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不断线、不断档’就业帮扶服务。”市就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抢抓“离校前”关键期,在全市65 所高校全面开展“公共服务进校园活动”266场,通过“三进三问三导”(进校园、进院系、进课堂;问意愿、问需求、问原因;职业指导、预期引导、心理疏导),积极推动各项就业服务向毕业前延伸、向校园内拓展。

  同时,抢抓“毕业季”黄金期,统筹开展“百日万企”高校毕业生系列招聘活动955场,链接行业主管部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区(市)县资源,大力筹集优质岗位,联动发布岗位39.90万个次,积极促进毕业生实现市场化自主就业;并依托“进网入格”优势全覆盖开展电话寻访、入户走访、定期回访,抢抓“择业”帮扶攻坚期,积极推进就业服务攻坚行动,针对困难毕业生落实“3+1”亲戚式结对帮扶,帮助高校毕业生尽早、尽快实现就业。

  记者 刘飞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