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是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城市,截至目前,已经实施了5轮改革,近期,营商环境6.0版政策体系即将出台。推进审批材料、审批结果全程电子化,通过“电子表单”“电子材料”“电子证照”等方式,杜绝“体外循环”“隐性审批”,力争实现企业和办事群众“一次不跑”“一次办成”。

成都将从这些方面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
时间:2024年01月03日 10:52来源:锦观新闻

  成都市是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城市,截至目前,已经实施了5轮改革,近期,营商环境6.0版政策体系即将出台。1月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市住建局副局长陈科对本轮改革在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方面的创新和突破进行解读。

  据陈科介绍,此次发布的“便利获得经营场所”举措,继续以企业和办事群众感受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政策不申即享,审批不审即办,监管无事不扰,服务不见可办以及制度反腐不留死角”,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切实推进“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便利度、获得感。

  持续深化改革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

  一是变“管理型思维”为“服务型思维”,解决市场主体办事堵点难点。深化“用地清单制”改革,将“多规合一”“区域评估”等成果清单、审批事项清单和权责清单,在土地供应时一并交付用地单位,为每个项目“量体裁衣”针对性服务,避免企业拿地后重复论证、四处找人。

  二是变“企业跑”为“数据转”,力争市场主体办事“最多跑一次”。推进审批材料、审批结果全程电子化,通过“电子表单”“电子材料”“电子证照”等方式,杜绝“体外循环”“隐性审批”,力争实现企业和办事群众“一次不跑”“一次办成”。

  三是变“被动关注”为“主动发现”,及时发现解决市场主体遇到的困难问题。完善审批管理系统监测功能,通过全量汇聚分析审批数据,结合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按照市场主体需求科学设定预警阀值,及时主动发现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分类分级发现处置项目审批异常情况,保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符合法定程序和市场主体预期。

  四是目前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继续优化深化,探索“消防审验一图到底”“智慧工地无感监管”等举措,以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试点为新的突破点,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激发建筑业市场主体活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