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解读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召开。中共成都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曾明友,中共成都市委外事办主任姜斌,成都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张金泉,成都市投促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成都市口岸物流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柳树国,成都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邱长宝出席发布会并发言。
全会三大突出特点
第一个特点:
主题鲜明、意义重大。
第二个特点:
对表对标、谋远谋实。
第三个特点:
集思广益、成果丰硕。
全会三方面成果
一是充分凝聚了思想共识。
二是系统部署了目标任务。
三是更加增强了行动自觉。
1
争取国家支持建设成格铁路
谋划打造“霍蓉渝昆”物流通道
推动成都在国家对外开放全局中发挥更大作用,成都市发改委有哪些着力重点?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邱长宝表示,成都将加快推进双流国际机场提质改造、川藏铁路引入成都枢纽线等项目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建设成格铁路,推进成渝铁路成隆段扩能改造,加快贯通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通道,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集结中心。加快打造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推动完善全市现代流通规划布局,高质量建设运营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积极争创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谋划打造“霍蓉渝昆”物流通道,充分发挥向西开放战略高地优势,以成渝为核心枢纽,以新疆、青海、四川、云南为通道主体,构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有机衔接,联通欧洲、中亚和东南亚的全陆路物流通道,推动西部地区与欧亚大陆各国和各地区建立更加紧密、更具韧性的经贸联系。
加快布局建设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聚力打造西部中试中心。全面提升产业建圈强链开放水平,加快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能源装备、软件信息服务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国别合作园区差异化发展、进一步提高辨识度和贡献率,支持推动双流环港经济区、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建设,支持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全球协同创新联合体和稳定配套联合体,推动企业参与国家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互认。
探索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动体制机制。加强涉外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涉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进数据跨境安全合规有序便捷流动,探索数据产业全球化发展新路径。高水平建设成都“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综合试验区,建立完善多式联运数据流通标准化体系和载具标准化体系。
2
推进国际友城提升计划
持续拓展国际交往朋友圈
不断拓展国际交往朋友圈,成都将如何“加好友”?
市委外事办主任姜斌介绍,成都将持续提升国际交流合作参与度。世运会等重大赛会、中法建交60周年等契机将为成都拓展国际交往朋友圈带来机遇,成都将举办相关配套活动,争取更多国外高级别团组来访,提升城市影响力与美誉度。
成都将推进国际友城提升计划,依托国际航空枢纽、国际铁路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与国外区域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点城市结好。持续举办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成都国际友城雕塑创作、成都·欧洲文化季、成都熊猫国际美食荟、中美友城青少年英语辩论挑战赛等品牌项目,推动友城人文互鉴,深化友城互利共赢。
成都将开展“促交流、拓市场、引项目”等活动,积极搭建经贸合作平台,服务产业建圈强链。开展“Panda成都”走世界,借助海外社交媒体、民间交流平台、国际友人讲好“成都故事”,利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世界智慧可持续城市组织等国际组织平台推广成都案例和经验做法。
3
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航线
做优做强“蓉欧速达”等特色快线品牌
成都将如何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通道,提升门户枢纽通达力支撑力,以及增强现代物流和口岸平台服务能级?
市口岸物流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柳树国表示,成都将提质建设立体全面开放通道,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功能,高标准建设国际铁路枢纽,高质量建设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不断增强内畅外联的枢纽通达能力,为成都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织密国际客货运航线网络,巩固航空通道枢纽优势。积极拓展全球增量市场航线及“一带一路”新兴市场航线,加密重要枢纽航线航班频次,让航线数量保持全国城市前列。培育壮大航空枢纽运营人,推动加大成都机场运力等资源投放力度,更好地促进“拓市场、促交流”活动的开展。
高标准建设国际铁路枢纽,增强“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成都集结中心功能。成都将持续推动中欧班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完善跨境铁路通道运行线路网络,加密班列运行频次,拓展新线路和新站点,进一步提升国际班列通达性和覆盖面。同时做优做强“蓉欧速达”“中老泰马”“澜湄蓉欧”等特色快线品牌。
提质现代物流服务,深化国际供应链创新应用与产业赋能。将推动物流供应链企业深度融入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支持设立境外分销服务网点和货运服务节点,服务本土与海外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推动布局“一带一路”城市供应链联络站,有效提升“门到门”全程供应链服务能力。
优化口岸服务体系,增强开放型经济支撑能力。成都将加快推动天府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发展保税航空维修等业态,实现枢纽与产业高效互动、良性互促。同时深化关地协同,推广铁路快速通关应用,推动车边直提、抵港直装,探索实施出口货物“先查验后装运”,争取中欧班列进口植物种苗在边境口岸快速通关等便利化措施落地。
4
打造新“十二月市”消费品牌
培育国际消费新热点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成都有什么具体举措?
成都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张金泉表示,成都将利用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吉乌”国际多式联运通道,深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和务实合作,聚焦东盟、中亚、西亚、欧洲及南美地区,鼓励产业梯度转移,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智慧治理,链式发展中间品贸易和服务贸易。支持商协会抱团走出去促进产业合作、项目共建、人文交流和国际消费赋能,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
同时深化产贸联动,建强电子信息等4个引领型和鞋靴服装等4个特色型大外贸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高质量建设数字服务等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大力发展数字贸易,促进软件服务等产品和服务出海。培育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直播带货,鼓励企业构建全球供应链分销网络和海外仓。
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能级。加快打造春熙路、交子公园千亿级商圈,提质建设西博城、蓉北、空港新城商圈。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将打造新“十二月市”消费品牌,加快发展国际品牌首店、首展、首发、首秀经济,培育银发经济等国际消费新热点,扩大高品质消费供给。将持续开展消费品进口促进专项行动,拓展“成都进口嘉年华”品牌效应。成都将完善外籍人士消费权益保护机制,提质国际化消费环境,吸引外来消费。
此外,推动更多开放改革事项在自贸试验区内先行开展压力测试和风险测试,探索放宽跨境支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等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市场准入限制。积极参与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联动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深入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5
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成都外环铁路前期工作正在推进
成都在促进区域协作联动,扩大对内开放合作水平,推动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方面将有哪些具体举措?
邱长宝表示,第一项是建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打造有机融合经济“共同体”。提质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推动成德、成眉、成资市域铁路建成投运,加快推进成都外环铁路前期工作。建强都市圈9条重点产业链,共建都市圈毗邻地区产业合作园。建设天府大道科创走廊,高水平运营成德、成眉、成资协同创新中心;推动建设金牛—什邡等一批合作园区建设。
第二项是深化五大经济区协同发展,做强五区共兴“主引擎”。推进产业融合互动,提质建设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总部基地等合作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与五大经济区生态示范协同发展,构建完善“3绕20射”高速公路网,推进“蓉耀工程”等电力协调保障建设。
第三项是推动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唱好成渝地区“双城记”。推动中欧班列海外仓合作运营等合作事项落地,谋划共享空客成都全生命周期服务等新一批合作事项。高位推动创建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等重大事项落地。全力保障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建设,共建成渝氢走廊、电走廊和智行走廊,共建西部科学城和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联合打造成渝绵创新共同体,推动国家赋予两地的金融改革创新举措和支持政策同等适用,加快推进更多便捷事项成渝通办,共同打造一批巴蜀文旅走廊精品路线。
第四项是加强重点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区域协同发展“朋友圈”。创新东中西部产业协作、开放平台对接机制,推动建设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基地。与北上广深等地加强产业、科创、人才资源对接,探索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交流等“反向飞地”。建强海峡两岸合作园区成都产业园,切实维护港澳台同胞、港澳台资企业在蓉合法权益。
6
为外资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做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伙人
成都在围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方面有哪些举措?
市投促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表示,成都将推动新型显示等重点产业面向全球配置资源,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积极招引现代商贸等生活、生产性服务业外资项目。此外,成都还将靶向招引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和技术含量高的中小外资项目。
同时,成都将致力于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在蓉设立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功能性机构,支持其在蓉集聚业务、拓展功能、提升能级。鼓励在蓉外资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成都将鼓励外资按市场化方式依法依规设立各类股权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参与成都市基础设施建设、国有企业改革以及重点产业发展,并支持本地企业积极吸引外资。
此外,成都将出台《成都市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若干措施》和《成都市鼓励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和发展的规定(试行)》,推动成都市外资促稳提质。同时,成都将继续用好“蓉易享”平台,常态化举办外商投资企业圆桌会,为外资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进一步增强外资企业在蓉发展信心。
“欢迎外资企业投资成都,做成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合伙人,在开放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共同繁荣。”陈华表示。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王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