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对近日印发的《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成都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进行了介绍和解读。
“自2021年以来,成都先后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大力推进产业建圈强链,经过三年培育,已基本实现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产业链全覆盖,奠定良好发展基础,具备规模、数据、算力、人才、资本等‘五大’产业优势。”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机关党委书记丁琴介绍,为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落实四川省“1号创新工程”和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决策部署,在现有优势基础上推进产业发展“再飞跃”,制定《行动计划》《政策措施》及其实施细则,全力构建从顶层设计到政策惠企的系统性工作体系。
《行动计划》明确,成都到2026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预计达到17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建成创新活跃、能级领先、应用广泛、要素集聚的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行动计划》聚焦“大创新、大算力、大数据、大培育、大场景、大要素”,明确提出,未来三年将坚持创新引领、场景赋能、项目支撑、专班推进的思路,重点推进 “六大行动”,夯实产业基础、实现发展目标。
具体来说,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培育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40个,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大模型。实施算力支撑能力攻坚行动,力争算力规模达到30000P,进入副省级城市前3。实施数据供给质量提升行动,打造线上数据流通平台和线下公共服务空间,汇聚超过10亿条公共数据和500亿条行业数据。实施集群发展能级跃升行动,构建 “2+6+N”产业空间布局,形成“链主+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梯队。实施场景融合应用培育行动,紧牵应用场景这个“牛鼻子”,打造150个创新应用场景,培育示范应用产品超过500个。实施高端产业要素倍增行动,提升人才、金融、能源等全要素能级。
此外,为充分发挥产业举措效用,《政策措施》及其配套实施细则,支持从理论算法研发到产业应用转化全环节发展,包含促进算法发展、推动能级提升、构建产业生态三部分10条措施,简称“算法10条”,政策预计7月开始申报。
丁琴表示,成都前期已印发《成都市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成都市围绕超算智算加快算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算法10条’的推出标志着成都完成了人工智能‘数据、算力、算法’全要素政策体系构建,成为全国首个分别出台人工智能‘三要素’产业专项政策的副省级城市。”
接下来,成都将以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为路径,以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为抓手,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为原则,围绕人工智能全要素提升、全场景应用,扎实推进“六大行动”,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洪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