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上午,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深化“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建设新闻发布会。
红星新闻记者现场了解到,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策兑现效率,成都高新区不断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改革,按照“应免尽免、无需申报、智慧审核、快速兑付”思路,依托“高新通”亲清在线平台构建了“免申即享”政策兑现系统,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可信公开渠道、政府内部核查(函询核实)等方式对现行政策进行了“免申即享”适应性改造。截至目前,全区286项政策事项中有76项实现了“免申即享”,政策免申即享率达到了26.57%,累计兑现了产业扶持资金5.19亿元,惠及企业超过了1.2万家。今年,预计执行“免申即享”政策事项超50项、拨付“免申即享”政策资金超3亿元、惠及企业超4000家次。
在企业资格审核方面,成都高新区通过智能审查方式代替企业出具“无违法违规情况证明”,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不跑路”。具体包括:梳理制定17项企业资格审查指标,明确数据标准与反馈形式;建立“免申即享”专题数据库,并形成动态更新机制;依托“高新通”亲清在线平台,构建“免申即享”政策智能审查功能,以内部系统数据比对的方式,代替企业以往享受政策需要提交的各类“无违法违规情况证明”,提升企业获取“免申即享”政策扶持的便捷性。
同时,成都高新区还对政策执行流程进行再造,建立“免申即享”工作机制,明确“应免尽免”“一站统享”“立办立享”三项原则,并设置政策预算即时申请制度和“免申即享”政策智慧调度系统,确保政策兑现更高效、更可控。
在提升“免申即享”执行效能方面,成都高新区从制度管理与服务机制两方面持续优化。一方面,建立惠企政策清单目标管理体系,将人工智能、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就业促进等多个领域的政策条款纳入统一管理,滚动更新事项清单、建立政策日历,借助“高新通”平台实时推送到企业,确保企业“应享尽享”。例如,以一家今年获得了创业政策中的“扩大用工补贴”奖励的科技型企业为例,该项政策通过社保数据智能筛查比对,确定奖补企业及金额后向企业直接发放政策资金,实现了惠企政策的“无感申报、有感享受”。
另一方面,成都高新区还制定了《惠企政策大讲堂工作机制》及“免申即享”政策宣传计划,采取“线下宣讲+线上直播+视频回放”形式,帮助企业快速了解最新政策内容。同时,开设网页与公众号专栏,常态化征集企业对政策适应性与服务措施的意见建议。
这些机制的落地,不仅提升了政策执行精准度和适应性,也让更多企业参与政策制定与优化,推动政府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与决策科学性。
据悉,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加快推动大数据与AI大模型的融合应用,对现有企业和政策数据进行清洗与归集,完善“企业画像”与“政策画像”体系,实现更智能的政策匹配推荐。同时,成都高新区还计划进一步完善“政策专属码”系统,企业通过扫码上传个性化数据,系统将与共享数据库融合互通,构建企业享受惠企政策的“电子身份证”,实现更多“免申即享”政策的智能精准推送。
红星新闻记者 昌娟 实习生 郑宇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