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35公里长、27米宽、双向6车道的“南北大道”正在重庆渝北与四川邻水接壤处加紧建设,即将竣工通车。这条主要干线将川渝高竹新区与重庆中心城区紧紧相连。川渝高竹新区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管理部负责人刘吟龙介绍,南北大道贯通,让川渝高竹新区真正融入“重庆半小时通勤圈”,为跨省域同城化发展打下坚实交通基础。

川渝高竹新区是四川和重庆携手合作共建的首个新区,紧靠重庆中心城区。作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平台,该新区肩负着探索跨省域同城化发展的使命。
当下,川渝高竹新区主要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核心零部件、生态文旅康养、都市近郊现代农业“2+1+1”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的以汽车研发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集群,是重庆两江新区配套产业园、四川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其中,80%的企业来自重庆,90%的产品为重庆配套。
随着新区建设提速,企业相继入驻,各种利企便民的服务机构也逐渐配套。为解决企业难点,川渝高竹新区积极践行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改革。在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逐步统一川渝两地53项税费征管差异事项,7大类62项税收违法行为处罚裁量基准,推动新区内企业税费征管、税费政策、纳税服务、风险应对、税费监管等事项一体化。

走进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智能填单机等智能终端一应俱全,纳税人在这里可以轻松实现自助办税、发票申领、发票代开、智能填表、一体办税等。“以往纳税人办理业务要重庆、四川两头跑,现在一个大厅通通能搞定。”该中心工作人员袁骁介绍,作为全国首个实体化运行的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它打通了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不远处的川渝高竹新区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建设向着两年后建成的目标火力全开。四川发展川渝公司董事、工会主席陈怀斌介绍,科技创新基地总投资23亿元,共有科创孵化区、科创服务区、综合配套区三个功能分区,预计2025年底全面建成。基地聚焦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区主导产业,致力于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科技创新示范引领项目。目前,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氢能示范区项目等12个项目已签约入驻。

除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等领域协同发展外,川渝高竹新区还联动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共建人才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早在2022年举办的首届川渝高竹新区论坛上,川渝高竹新区发布了人才互认政策,促进职称资格互认,明确引进培育的人才可叠加享受两地人才优惠政策。新区还提供两地金融贷款、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50项专属服务,与首个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同时实现的,还有两地住房公积金跨区域转接和互贷合作,广安与重庆主城区城市公交“一卡通”互刷互认等,有效促进人才跨区域自由流动。截至目前,累计服务两地人才6500余人次。
从“区域边缘”到“战略前沿”,川渝高竹新区通过共建平台,实现人才链、产业链、技术链融合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从开局起步到全面提速的进程。随着建设发展、联动发展、融合发展和协同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川渝高竹新区将持续释放协同效应,实现“1+1>2”的发展效果。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