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重庆10月21日电(记者王松涛)由四川和重庆首次合作共建的川渝高竹新区近年来探索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基础配套、交通建设等方面一体化进程,推出的多项改革举措及成效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亮点。

川渝高竹新区2021年12月挂牌,由四川广安市和重庆渝北区共同管理。新区规划面积262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核心零部件、生态文旅康养和都市近郊现代农业“2+1+1”产业体系,工业产业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其中80%企业来自重庆,90%产品为重庆配套。初步形成以汽车研发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集群,是重庆两江新区配套产业园、四川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川渝高竹新区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维说,川渝高竹新区按照“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原则,明确存量由原行政辖区各自分享、增量五五分成,两地共同出人、出钱、出地,搭建运行管理架构,目前已建立起互通互认的人才一体化发展、跨省域集成的税费征管服务、同城同价的要素保障、跨省协同的法务联动等机制体制。
据介绍,在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改革方面,川渝高竹新区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下的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改革,逐步统一川渝两地53项税费征管差异事项和7大类62项税收违法行为处罚裁量基准,推动新区内企业税费征管、税费政策、纳税服务、风险应对、税费监管等事项一体化,建立人员同管、业务同办、征管同步、服务同质、信息同享的改革创新体系,打通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共建人才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方面,高竹新区联动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明确川渝高竹新区引进培育的人才可叠加享受两地人才优惠政策,取消跨区域流动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确认手续。新区还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设立“招聘专区”,统一计划、统一公告、统一考聘,集聚海内外专家人才148名、“候鸟型”人才360余名。对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发放广安“小平故里英才卡”、渝北“临空英才服务卡”,提供两地金融贷款、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50项专属服务。还建设人才服务中心,实现人事档案、社保关系转移接续“一网通办”。建立首个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实现两地住房公积金跨区域转接和互贷合作。
在科技创新方面,由四川发展与重庆渝富、广安金财集团、邻水高建发展集团共同出资23亿元建设和运营科技创新基地。科创孵化区、科创服务区、综合配套区三个功能分区将在2025年底全面建成,建成后将聚焦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区主导产业,目前已有12个项目签约入驻。
在交通建设方面,修建的南北大道是川渝高竹新区连接重庆中心城区的主要干线,起于重庆绕城高速空港东互通、止于川渝高竹新区,南接重庆渝北,北达广安邻水,连接江北机场、三环高速、快速六横线、绕城高速。南北大道的开通对发展北部经济、促进川渝高竹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川渝高竹新区还出台工业、服务业、总部经济“黄金三十条政策”,为企业入驻、项目落地提供全周期、完备保障,企业可择优享受四川省或者重庆市产业扶持政策。工业用地成本较重庆、成都低50%以上,水电气等要素成本较重庆、成都低15%以上。截至目前,新区已累计入驻企业182户、建成投产80户。 张维说,川渝高竹新区将继续聚焦“国家级新区目标”,依托两省市赋予的政策优势,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实现路径,努力建成基础设施内畅外联、现代产业集群集聚、公共服务优质高效的产城景乡融合城市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