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cxw > 四川日报

面向“十五五” 如何继续唱好“双城记”
2025年08月27日 09:21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

  2025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实施的收官之年。今年以来,川渝两省市在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取得哪些成果?接下来,两地又将如何同题共答、同向发力?

  8月26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一次会议在重庆市召开。在成果发布会上,这些问题得到了解答。

  看成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厚成势、整体跃升

  今年以来,川渝两地携手并肩,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厚成势、整体跃升。

  成势、跃升,首先来自经济运行的稳中有进、量质齐升。聚焦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今年以来,四川与重庆深化项目共建、消费共促、产业共育,320个共建项目1—7月完成投资2945亿元、完成率达66.7%;协同打造“蜀里安逸·渝悦消费”品牌,携手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共同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同时,共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特色消费品等万亿级产业集群,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加快补链强链,推动智能网联与清洁能源汽车联动发展。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果如何?

  今年以来,川渝两省市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共通、资源共享、成果共用,促进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落成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8家,共同高水平举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启动成渝地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双千”计划,发布重要成果和新计划103项,促成技术交易、项目投资等签约46亿元。

  此外,围绕聚焦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川渝两地也有新进展。

  聚改革——四川与重庆深化毗邻地区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川渝高竹新区探索形成跨省市共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等改革经验,成渝地区空域结构完成调整并正式实施、新增航线18条。

  扩开放——1—7月,成渝航空枢纽旅客吞吐量达8092.7万人次,同比增长3%。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近3000列、保持全国第一。

  在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方面,川渝合作也在持续深化。川渝两省市合力推动355个“川渝通办”事项落地可办,打造公共就业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在养老保险、医疗服务等领域推出若干便民举措,推动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群众。

  看未来

  携手做好“十五五”实施方案编制,共同争取更多支持

  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即将迎来新一轮五年规划期,两省市经济总量也即将迈上10万亿元台阶。继续唱好“双城记”,川渝两省市又将从哪些方面发力?

  成果发布会通报,川渝两省市要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首先,川渝将携手做好“十五五”实施方案编制,精心谋划提出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共同争取中央更大力度支持。

  会上,“携手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也被着重强调。除了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川渝两省市还要协力开展反内卷治理,持续提升消费市场共建水平,合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共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其中,聚焦重点行业,围绕原材料价格、产能等重点指标,川渝两省市将建立统一的监测体系,错位布局“设计+制造+应用”全产业链生态等,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格局。同时,两地还将纵深推进市场准入异地同标、营业执照异地互发、跨省税费征管等领域改革,联合开展跨区域行政监管等。

  需要川渝“携手推动”的,还有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下一步,川渝两省市将持续用力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做优做强中欧班列(成渝)品牌,高水平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持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共同打造国家向西向南开放门户枢纽。此外,在持续做好民生事项基础上,针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等问题,川渝两省市将研究出台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共同努力增进两地民生福祉。

  (记者 文露敏 陈碧红)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