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ms > 中新网四川

铁警杨明:用真心浇灌川南高铁平安沃土
2023年12月20日 11:3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20日电(潘孟)杨明,48岁,现任西昌铁路公安处自贡车站派出所富顺警务区民警。从警23年的时间里,他每一样工作都尽心尽力、认认真真。在业余时间,杨明最爱种菜,无论是在他工作的自贡车站派出所富顺警务区、还是派出所小院,角落里总有一方土地,种满了健康饱满的应季蔬菜。

工作中的铁警杨明。潘孟 摄
工作中的铁警杨明。潘孟 摄

  在杨明看来,浇灌一方土地、精心培育蔬果和治理警务区是一样的道理,都要有一腔真心、实时的关照、摸索治理规律、协调多方助力……最终服务他人、便利群众、护佑一方平安。

  2021年5月,随着川南高铁网络的加速推进,西昌铁路公安处自贡车站派出所投入运转,杨明被安排到新建成的富顺车站警务区担任警长工作。

  专心:全力清除站区治安隐患

  富顺高铁站位于沱江边上,处于富顺县东湖街道五桥社区。高铁的开通为沿线融入川南经济区、成渝双城经济圈一体发展带来速度与机遇,同时,沿线也存在丘陵地区高铁行车安全隐患、农业人口分布较多、外出务工流动人口较大等特点。杨明从到警务区的第一天起,就主动联系铁路施工单位、沿线各村社干部、巡防员等各方力量,分类分段进行基础信息地毯式摸排、登记造册。全面掌握线路安全隐患和内部安全隐患,线路上防护栅栏破损开口、排水沟封堵不严等隐患都被他一一督促主管单位整改到位。

工作中的铁警杨明(中)。潘孟 摄
工作中的铁警杨明(中)。潘孟 摄

  高铁开通后,沿线“火车迷”放飞无人机的情况时有发生。杨明一方面连同派出所依法加大惩罚教育力度,一方面依托线路治安专项整治行动,运用站区发生的案事例,向沿线旅客群众开展针对性普法宣传。“铁路接触高压高达2万7千伏,无人机、轻漂浮物在铁路沿线低空盘旋,不仅会对铁路电气设备造成威胁,而且对行车安全、旅客生命安全也存在很大威胁!”确保起到惩罚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无人机”案事件发生率得到了有效遏制。

  对待站区喊客拉客问题,杨明与驻地的东湖派出所民辅警加大协调沟通、建立协作机制,通过向车主讲明违法成本、依法加大处罚力度,确保站区旅客乘降秩序清爽。此外,杨明还是“追逃利剑”,今年以来他充分发挥联勤联动作用,成功抓获2名网上在逃人员,为富顺站区营造了安全稳定的铁路治安环境。

  细心:关键时刻总能出现在群众身边

  杨明熟悉站区的每一个角落,有事无事总是到处转转、加大巡逻。这样的细心让他在关键时刻,总能第一时间出现在群众身边。

  去年夏天入汛后,为了时刻确保线路安全,杨明和沿线巡防力量加大日常巡逻频次。2022年6月13日,杨明在站周巡逻中隐约听到站区附近泄洪涵洞附近有求救声,他确认了许久,才发现声音来源!原来,这一带平时极少有人停留,一位70多岁的老人无意间误入涵洞,结果被淤泥困住已近两个小时。

群众送锦旗感谢铁警杨明的暖心帮助。潘孟 摄
群众送锦旗感谢铁警杨明的暖心帮助。潘孟 摄

  杨明了解情况后,立刻穿上雨靴,喊来站区保安一同深入涵洞内开展救助。他们确认老人身体并无大碍后,一起将老人从涵洞中带出来,并用三轮车将老人安全送回了家。看到一身泥土的老人和杨明,一家人由衷地连连感谢:“谢谢你!如果今天没有遇上杨警官,后果不堪设想啊!”杨明叮嘱一家人务必切实履行好照顾老人的责任,可以给老人配备一个老年机,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几天后,老人一家还给派出所送来一面锦旗。

  热心:派出所里热腾腾的“烟火气”

  杨明喜欢动手种菜、也做得一手好菜,加上派出所离市区较远,休班的时候,杨明也常会早早地先来派出所院子里忙活一上午,要么收拾警营“小菜园”、要么亲自动手给大伙加两个菜,下午再回自己家。

 铁警杨明在工作之余为同事做可口饭菜。潘孟 摄
铁警杨明在工作之余为同事做可口饭菜。潘孟 摄

  也许是部队生活养成的习惯、也许是他早已把派出所当成了另一个家,他乐意做这些事情。单位刚分来的新民警、派出所的所领导,都积极加入到这一方“小菜园”建设中。杨明精心规划,结合季节气候特点,种植了品类繁多的蔬菜。每到管护时节,他还会利用闲暇时间对菜园子拉粪施肥、拔草平整地面,经过他的辛勤劳动,园内蔬菜长势喜人,成了派出所和警务区内靓丽的“风景区”,也成了食堂绿色蔬菜的小小供应地,吃着“派出所出品”的放心蔬菜,青年民警也像是回到家一样。

  大家都说,“老同志能这么用心地给大家‘开小灶’,我们内心都很温暖。”看着所里的同事吃得喷喷香,杨明的脸上也溢满了笑容。(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