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ms > 中新网四川

获取非法利益很容易?“贪”的他们付出了被判刑大代价
2023年12月22日 16:1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22日电(吴平华)一些不务正业的人总觉得获取非法利益很容易?近日,简阳法院依法审结一起通过社交软件平台以高利引诱他人提供银行卡接收赃款,由供卡者跨境使用接收的赃款购买奢侈品后进行典当套现,从而达到转移、掩饰赃款目的的电信诈骗案件。最终法院依法认定,参与的五人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分别判处三到四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和没收违法所得。

  2021年,被告人陈某(化名)、周某(化名)为获取非法利益,合谋由陈某妻子邀请高某(化名)、闻某(化名)携自有银行卡到澳门接收不法赃款资金600余万元,刷卡消费购买珠宝、贵金属等物品,再将所购物品典当置换成现金交给在澳门带领并监督购物的人,从而完成洗钱任务。陈某按照高、闻二人刷卡消费资金的一定比例向其支付报酬共计4万余元,并承担来回费用。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陈某等五人明知是犯罪所得而予以转移,情节严重,其行为均构成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且五人分别系共同犯罪。根据几人到案后的坦白、自首等情节,综合考虑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及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最终法院认定五人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分别判处三到四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和没收违法所得。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猖獗,衍生出各式各样的洗钱黑链。不法分子为顺利将电信诈骗钱款变现并逃避侦查,以高利引诱他人提供银行卡转移资金、掩饰资金来源。一些不法分子贪图小利,明知是犯罪所得,仍积极帮助上家寻找卡农或主动提供银行卡接收赃款进而套现,触犯刑法最终身陷囹圄。简阳法院通过审理打击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同时也告诫广大人民群众切勿受暴利驱使,实施犯罪行为或沦为犯罪“工具人”,树立正确的财富观、金钱观,切勿向他人出借、出租、出售自己的银行卡、手机卡等。(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