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5日电 (谢娇 张浪)“能帮一点是一点,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近日,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的舒洪军如是表示。在甘孜州稻城县主城区俄初街一角,有一位名叫舒洪军的七旬老人,他白发苍苍却目光坚定,岁月的风霜虽在他脸上刻下深深的痕迹,却消不掉老兵独有的气质。
2002年开始,靠着一家副食店,舒洪军和老伴开启高原“定居”之路。
俄初街是甘孜州稻城县的一个新兴文旅步行街,这里坐落着近百家别具民族风情的商铺,舒洪军的“宏达副食店”在其中显得“特立独行”。

一开始,为了搞活小店,舒洪军和老伴省吃俭用,衣着简单,日子过得十分拮据。“那时候,我们就想着能维持生计,不敢有太多奢求。”舒洪军追溯往昔,满是感慨。
在舒洪军的记忆里,起初的小店,昏暗狭窄,商品种类稀少,盈利微薄,收入少自然压力大,老两口的眉头时常紧锁。
一帮志愿者的出现,让老两口的故事出现转机。
在例行走访中,稻城县烟草公司客户经理察觉到他们的困境,一场帮扶行动很快拉开帷幕。
“大爷大妈,我们来帮您啦!”稻城县烟草公司全体党员热情的声音,在小店前回荡。他们利用3天时间,亲自设计、施工,对店铺进行升级改造。
他们协调了卷烟背柜、临门烟柜、电视机、副食货架、生活用品等物资,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这片干涸的“土地”,给每一寸小店空间“赋予人气”。

在大家伙儿的集体攻坚下,原本斑驳灰暗的墙壁变得洁白如新,仿佛是岁月的痕迹被轻轻抹去。他们还更换了照明设备,让原本昏暗的小店瞬间明亮起来。
“以前店里光线不好,顾客进来都看不清商品。现在可好了,亮堂堂的,留得住顾客。”舒洪军笑着说,那笑容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亮起来之后,小店也大起来。经过调整经营和生活区间,店铺经营面积也从原来的4平方米增加到26平方米,商品种类也拓宽了70多个,曾经的简陋小店实现华丽变身。
重新开业后,客户经理还耐心教舒洪军老两口如何招揽生意、服务顾客,改造后的店铺盈利比之前增加近3万元,不仅日子变好了,还能给远方的子女提供“经济支援”。
后来,“幸福转身”的舒洪军也实现“人生转型”,虽逾古稀之年,他依然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平日里,他主动帮助周围的邻居下货,累得满头大汗也毫无怨言;也会热情地为外地游客介绍美食美景,让人家少走弯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