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ms > 中新网四川

珙县:以工代赈筑新路 民生工程暖民心
2025年10月11日 12:5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1日电(吴平华 代倩倩)近年来,珙县底洞镇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宜宾市、珙县部署要求,将以工代赈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赈”的作用,推动以工代赈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该镇科学规划、精准施策,累计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3个(中央财政项目2个、农推项目11个),覆盖道路硬化、水利设施、产业配套等领域。道路建设方面,硬化农村道路12.4公里(超计划1.4公里)、整治硬化产业路5.7公里、硬化通组路0.8公里,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运输“最初一公里”;生活保障方面,推进2个水利设施项目,改善灌溉面积800亩;应急防灾方面,完成1个森林防火通道项目,提升区域防灾减灾能力。项目直接解决389户1575名群众出行难题,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为蚕桑、竹木等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硬件支撑。

  践行“工程为民、民做工程”理念,通过会议、入户走访摸排务工群众形成台账,依托村务公开栏、村微信群公示招工公告,累计组织当地群众616人参与建设(其中脱贫人口、易地搬迁户、特殊困难群体195人,占比31.65%),发放民工工资359.48万元(特殊困难群体117.53万元)。采取岗前培训与针对性以工代赈结合方式,开展安全教育、质量管控及支模板、混凝土振捣等实用技术现场教学,累计培训5000余人次,提升群众务工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实现“输血”“造血”结合。

  成立由村社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项目理事会(下设施工管理、财务管理等6个小组),确保群众全程参与、监督。探索“珙桐议事厅”“有事找代表”等民主协商模式,将议事场所搬到村组一线,召开23场群众会议,收集用工分配、路线规划等160余条意见建议,形成“群众提诉求—代表促落实—政府抓办理”闭环。建立“干部包片+党员联户+理事协调”矛盾调处机制,召开30余次现场协调会,化解用地争议、工时分配等纠纷40余起,密切干群关系。严格镇村公示制度,每月通过村务公开栏、微信群公示劳务报酬,确保精准透明、按时直达群众账户,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共享”格局。(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