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四川新闻网

四川拟制定科普专项奖励政策 表彰奖励“科普达人”
2022年12月03日 09:32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祝欢

  12月2日,记者从省科技厅正在公示的《四川省“十四五”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2021—2025)》(简称《发展规划》)中获悉,省科技厅拟完善科普激励机制,对科普工作作出重要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3%。科普经费增幅与财政支出增幅一致;新培育国家级科普基地5个,打造省级科普基地50个。

  同时,《发展规划》中还透露,四川拟探索开展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重大工程项目的科普绩效考核评估;将科学技术普及纳入自然科学研究职称评定系列,在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中设立科普作品组奖项,把科普工作成效作为科技工作者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在科普高效传播体系方面,四川拟打造科普融媒体中心,支持各级融媒体中心开设科普专栏,围绕本地特色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科普专栏。由党委、宣传部管理,利用电视台、公交系统、网络平台、智能电子屏、分众传媒等传播渠道开展科普内容推送,把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四川省科普宣传的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信息枢纽。

  在川渝科普合作方面,四川拟切实发挥川渝科普基地创新发展战略联盟作用,推动“川渝科普地图”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优化升级。持续开展“科普列车川渝行”全国科普日线上活动。

  在应急科普方面,四川拟建立应急科普机制,加强政府部门、社会机构、科研力量、媒体等协调联动,针对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及时回应公众科普需求。

  在科普人才培养方面,四川拟探索推动省属高等院校设立科普相关专业与课程,培养和输送科普相关专业人才。建设科普专业人才库,制定人才选拔机制,形成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科普队伍。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普人员申报相关专业技术职称,畅通职业发展通道。省科技厅将积极推动全域科普,构建全领域覆盖的科普专家库,邀请知名科学家、行业顶尖科技人才进入专家库。

  记者 徐莉莎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