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中国网

龙泉驿区与南岸区联合主办“大观念”教学研讨会
2023年09月25日 16:10 来源:中国网 编辑:曹惠君

  2023年9月22日,由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联合主办、伊顿纪德•優教育协办的“无界学习·走向创造:‘大观念’撬动课程转型新实践”研讨会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师上学校举行。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局党组成员、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璀和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书记杨旭红分别致辞。教育部课程标准修订专家指导组成员、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华院长莅临研讨会并做专题报告。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领导、学科教研员和龙泉驿区各中小学校的书记、校长、分管校长、教科室主任及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的领导、教师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部李明隆部长和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谭伟主任主持。

  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局党组成员、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璀在致辞中特别指出,举行本次研讨会是跨区域推动龙泉驿区和重庆市南岸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家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区域学校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创新育人模式的主动作为。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书记杨旭红则希望两区能够将“大观念”撬动课程转型、促进教育创新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吴璀院长致辞
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吴璀院长致辞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杨旭红书记致辞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杨旭红书记致辞

  研讨会上,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华教授作了《让学生创造着长大——论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主题报告。他首先回顾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论和认识论的两个主要阶段,提出了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大观念课程、大任务教学、大情境学习、大单元设计”四大主题和“基于未来教育观的课程理念”“基于核心素养观的课程目标”“基于理解性教学观的教学内容”“基于跨学科学习观的课程组织”和“基于表现性评价观的课程评价”五大观念,并强调“大观念”撬动课程转型新实践就是要让一切学科知识都变成学生探究和使用的对象,让一切知识技能都成为发展核心素养的手段,让探究与创造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张华教授作主旨报告
张华教授作主旨报告

  随后,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博物馆式小学数学教师熊雪和语文教师张纯静分享了《统计与概率》和《推论和质疑》两个“大观念”教学案例。她们利用“大观念”教学设计的关键元素有效解答了如何生成大观念课程、如何进行大情境学习、如何确定大任务、如何实现建构性理解、如何看见学生素养发展等问题,同时详细阐释了把问题变成产品、把数据变成服务以及发展学生思维和自主探索学习等内容。

 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博物馆式小学数学教师熊雪分享交流
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博物馆式小学数学教师熊雪分享交流
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博物馆式小学数学教师张纯静分享交流
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博物馆式小学数学教师张纯静分享交流

  课程创生研究会学术总监任燕老师在《大观念课程简介》的专题报告中指出“大观念”课程具有满足新课标要求,覆盖单学科、跨学科、超学科、多学科,以一个体系涵盖所有学科,以K15一贯制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做到课程体系成熟、试错成本低等五大优势。

课程创生研究会任燕老师作报告
课程创生研究会任燕老师作报告

  研讨会上,成都市龙泉驿区师上学校校长张周以《通过“三型一力”课程融合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行交流发言。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他提出了“时时有课程、处处是课程、人人建课程、生生选课程”的“三型一力”课程实施新主张,通过“学科整合”“横向跨越”“纵向贯通”“横跨纵深”“无界学习”五个进阶式的课程融合与实践,不断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龙泉驿区师上学校张周校长交流发言
成都市龙泉驿区师上学校张周校长交流发言

  成都市龙泉驿区实验小学校长刘雪梅做了《深度学习:大观念撬动课堂教学新实践》的交流发言。学校开展了“以惑为轴深度学习的引导实践”,有效撬动学校的课堂教学向“大观念”育人的变革,现已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

成都市龙泉驿区实验小学刘雪梅校长交流发言
成都市龙泉驿区实验小学刘雪梅校长交流发言

  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实验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李林灿做了《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与实施》的交流发言。她提出了“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方案:建立机制、循环推进、开发工具、分享案例。

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实验外国语学校李林灿副校长交流发言
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实验外国语学校李林灿副校长交流发言

  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学校博物馆式小学校长廖伟做了《人人都是“创生者”,如何全校推进“大观念·大单元”教学》的交流发言。学校以教与学的改进作为愿景,以实施概念驱动的探究性学习为核心,依托教研、科研、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框架整校推进“大观念·大单元”教学。

 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学校博物馆式小学廖伟校长交流发言
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学校博物馆式小学廖伟校长交流发言

  张华教授对四所学校所开展的“大观念”教学实践进行了逐一点评,充分肯定了每个学校在具体实践中所形成的探索思路、行动路径和发展优势。同时,他强调学校要把高质量发展界定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个性化的整体发展”“深度学习的‘惑’应从知识困惑转向‘知识与生活场景结合的知识应用的困惑’”“教学中要突出‘概念性理解’‘概念性主题’,注重真实任务、小组合作”“要把知识学习变成学科实践,开发可视化工具,让学变成表现性任务”等专业意见,对未来学校实施“无界学习、走向创新”的育人工作进行了精准指导。

  随后,张华教授还就“大观念”撬动课程转型新实践这一主题回答了南岸区、龙泉驿区老师的现场提问。

“大观念教学”主题沙龙
“大观念教学”主题沙龙

  最后,围绕“‘大观念’视域下学校高质量课程与育人转型的实践路径如何设计”这一主题开展沙龙交流。巴蜀常春藤学校博物馆式小学廖伟校长、航天中学校石小强校长、龙泉七中卢昭校长、龙泉一小陈霞校长、大面小学吴天书书记、课程创生研究会学术总监任燕老师进行了专题讨论,大家特别期待今后两区能够合力建立跨区域专家支持系统、共享课程系统、教师内驱发展系统等。

  让教师创造着工作,让学生创造着长大。本次研讨会上,专家开讲、校长论道,彼此深度交流,汇聚两区教育人的智慧,这是龙泉驿区和南岸区用科研破解难题、促进发展、引领创新的区域协作新尝试,也必将给两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契机。(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重庆市南岸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