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四川新闻网

1251.5公斤!世界杂交水稻单产最高纪录在四川德昌诞生
2023年10月15日 10:58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韩金雨

  “1251.5公斤!刷新超级稻单季产量世界纪录!”10月14日,位于四川凉山州德昌县麻栗镇阿月村的 “超级稻单季亩产1200公斤超高产攻关示范项目”田里,测产验收数据揭晓,现场项目相关科研人员、政府各级部门、种植户一阵欢欣鼓舞。袁隆平2018年组建全国超高产攻关专家团队,各地科技人员团结协作、联合攻关。“5年来,我们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今天在四川德昌率先突破水稻1200公斤,实现了袁老未竟之愿。”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许靖波研究员难掩激动。

  一夜秋雨过后,清晨安宁河畔阿月村连片沉甸甸的稻穗迎来“交卷”时刻。湖南省农学会组织中国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凉山州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百亩高产攻关示范田进行现场测产验收。

  该示范田面积为110亩,种植品种为“粒两优8022”,于3月20日开始水稻旱育秧播种,4月24日至5月5日移栽。示范片育秧采用早育稀播、宽窄行定距移栽、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管水、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

  专家组按照农业农村部超级稻测产方法,随机抽取了3块水稻田进行机械收割,机器脱粒后经测水、除杂、称重,其中1号田亩产1316.5公斤,2号田亩产1249.4公斤,3号田亩产1188.6公斤,三块田平均亩产1251.5公斤。

  项目验收专家组组长、国家水稻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水稻研究所原所长程式华掂着稻穗,仔细查看着说道:“这片示范田水稻水稻生长健壮、长势均匀、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落色好、无明显病虫害。如此高的测产量,是安宁河谷地带水稻品种和栽培农艺完美融合的结果,给了我们一个大惊喜。”

  装载水稻的收割机,一趟趟地驶到田坎边卸下满仓的稻谷,村民蒋建平脸上藏不住的笑:“太多了,太多了,装不下啦。”

  高产、再高产、超高产,是袁隆平院士留给世人的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2018年,袁隆平提出了每公顷18吨(亩产1200kg)的产量目标。根据袁隆平院士的指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同年在德昌县开展了该项高产攻关示范。2018年,亩产1116.3公斤;2019年亩产1090.2公斤;……2022年亩产1132.2公斤,“历时5年,今年亩均产量终于突破1200公斤,太难得了,难得!”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彭甦说,这个数字意味着,创造了杂交水稻单季亩产的世界新纪录。“正是袁隆平院士攻坚克难、不言放弃、勇攀高峰精神的体现。”项目同时得到了科技部、省科技厅和成都市科技局大力支持。

  超高产量,品种是关键。“今年首次选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培育的‘粒两优8022’,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高产潜力大,稻米品质好,符合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级。”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李建武指着田间说道:“像这样的大风天气,田里未见倒伏,还体现了较强的抗倒伏性。”

  栽培管理方式也是今年高产的另一重要原因。今年,项目基地不再由单家独户种植,而是交由村股份合作社组建的德昌县聚兴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统一生产管理。“通过统一育秧、统一移栽、病虫害统防统治,在专家团队把关指导下,严格按照栽培技术方案全程精细化管理,再加上年景好,风调雨顺,水稻长势喜人。”麻栗镇大坝村党委书记、聚兴集团董事长肖亮介绍。(图片由凉山州委宣传部提供)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