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5日电 近年来,达州市通川区农民工服务中心全力打造“五心”农服,让农民工朋友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目前,通川区共有在外农民工7.23万人,外来农民工2.03万人,已培育“巴山妹子”“川东美导”等省市特色劳务品牌6个,先后获得“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区”“四川省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等省市荣誉20余项。
通川区农民工服务中心始终关注农民工对故乡的羁绊,时时惦念、事事上心,把“家”的温暖送进每一个农民工朋友心中。扎实推进“慰问送温暖·关爱迎新春”“你平安返乡返岗·我温暖护航出行”等专项活动,设立服务驿站,开通直达专线,发放慰问金143万元,打通返乡返岗“最后一公里”,让旅途少一份疲惫,多一份温暖。精心打造驻外劳务合作工作站、农民工服务站16个,设立农民工流动党员支部10个,率先举办全国首届异地农民工春晚,让在外乡友感受乡音、同享乡情。创新开展“家乡过年看变迁”系列活动,邀请200余名在外乡友喜看家乡发展,被新华网等央媒宣传报道,让更多乡友对家乡少一份陌生、多一份认同。
整合电信、邮政、农商行等单位力量,打造“农民工服务站+电信服务点+邮政网点+金融服务点”四位一体综合型服务站点167个,为农民工及其亲属提供“精准化、人性化、便捷化”服务。特别是对于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三留守”人员,常态化开展慰问帮扶、文艺展演等,并签约家庭医生,开展“两癌”筛查,建设“阳光驿站”5个,“童伴之家”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为每一个留守人员筑起爱心小屋、撑起一片蓝天。
扎实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春风行动”等就业服务,举办现场招聘会34次,提供岗位6.8万余个,并在深圳罗湖举办全国首批农民工异地技能培训,5700余名农民工顺利就业。着力打造区、乡、村、园区“四级”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认定就业帮扶基地31个、见习基地37家,成功构建“城市10分钟、农村半小时”就业服务圈。创新设立“骑手驿站”“共享空间”等12个零工大本营,建立区、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培育国有劳务公司1家、乡镇劳务专合社17个、村(社区)劳务经纪人200名,举办劳务品牌和返乡创业培训57场次、2000余人次,农民工就业更舒心更便捷。
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打造创业咨询、技术支持、市场推广等“一站式”服务,建成返乡入乡创业园区8个,孵化创办企业405家,让有意愿的农民工都能放心创业、大胆发展。积极落实创业孵化、担保贷款一揽子政策,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支持,累计发放创业贷款3100万元、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次性奖补200余万元,直接扶持1200余名农民工创办企业、返乡致富。同时,定期组织乡镇茶话会,与农民工面对面谈心、实打实指导,宣讲创业政策,调动创业热情,让“归雁经济”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利用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紧盯工程建设、劳务外包等重点领域,开展根治欠薪攻坚行动,从严打击恶意欠薪行为,为6300余名农民工追回工资2830万元。强化异地讨薪法治保障,建立异地协作机制,连通跨省合作机构,让农民工朋友都能“带薪回家”。开设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在12348服务平台开通“农民工专席”,优先受理、审查、指派涉农法律援助,帮助农民工依法维权。积极落实劳动者权益保障,创新开展“和谐同行”提升行动,细化调解制度,完善协商机制,劳动纠纷调解率、立案结案率分别达100%、99.7%,切实降低维权成本,提高维权质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