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8日电 7月16日上午,德阳文德国际会展中心翰墨飘香、文韵悠扬,第三届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德阳市级选拔赛举行。来自德阳全市共91名青少年齐聚一堂,同台竞技,尽展书画传习风采。

素养+技能比拼
角逐24张决赛“晋级卡”
自第三届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正式启动后,德阳各县(市、区)积极组织开展选拔赛初赛以及书画传习系列活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掀起书画传习热潮。
经初选,共有91名选手进入市级选拔赛。包括48名中国书法类选手、43名中国画类选手。选拔赛采取综合赛制,分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中职)组,现场开展书画创作比拼和书画素养比拼。总成绩由两项比拼成绩组成,按7:3权重相加确定。最终只有24名选手能脱颖而出晋级全省总决赛。
活动现场,丹纸铺就,翰墨飞扬。参赛选手们端身正坐、屏气凝神,一撇一捺写出悠扬婉转,一勾一划绘就豪迈风骨。篆、隶、行、楷、草风格多样,勾描、皴擦、点染用笔多变,少年们满怀激情地书写、绘画,用准确流畅的线条、明丽和谐的色彩,形象生动地描绘自己心中对书画的理解和对青春对梦想的热爱。

传承+创新并举
用心感受书画艺术魅力
“给自己打分的话,这幅作品我觉得能拿九十,扣十分是怕自己太骄傲。”德阳市实验小学学生薛子恒信心满满地说。在命题创作中,薛子恒落笔写下“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为何写这首诗?薛子恒说:“大赛主题包含文化传承,四大名著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写这首诗意在传承我们的中华文化。”
而在中国画比赛区域,一幅活力明亮的“太阳花开”格外吸睛。德阳市青衣江路小学校学生向天心正在完成作品的收尾工作,随着最后一笔收笔,向天心道出创作灵感。“这次拿到的题目是《彩虹童年》,我认为就是把童年的所见所闻用画笔记录下来。所以创作的时候就想能看到一个充满积极阳光的画面,于是就有了‘太阳花开’。”
“忠臣孝子纲常地,大将真儒父母邦”。来自德阳绵竹南轩中学的参赛选手郑君睿从小开始练习书法,今年已经第8个年头。他将自己家乡广为流传的一副对联带进了书画传习赛场。
郑君睿介绍,他从小喜欢练字,从小到大可谓博览各个大家之风。“在我看来,和笔墨结缘是很幸福的事情。这次在创作中,我没有全然仿古人笔法,而是融入了些自己的想法,创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技艺+创作综评
参赛作品风格多样、亮点突出
相较于赛场内选手们的专注,赛场外等候的家长们则翘首以盼。
“孩子学习书法已经两年,为这次比赛也准备了很久,每天都要花时间练习,他自己也很重视。”谈及孩子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的书画比赛,学生家长王大茂女士有些激动。“重在参与嘛,也是一次见世面的机会。无论成功与否,这都有助于他的成长,希望他的书法技艺能有所提升。”
活动现场,评委们严格按照比赛规则和标准,对参赛作品进行认真评审。围绕作品的创意、色彩、技法、构图等多个方面,评委们进行综合考量,确保比赛结果的公平公正。
“书法作品主要是看从哪儿来,看他学习的哪一家。”德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德阳市书画院副院长谭桥在评审时表示,“传习”意在传承中国文化、传承中国书法,是要继承古人,所以作品要有出处。其次就是看笔法、字法、墨法、章法,运笔怎样,整体结构如何等。
“这次的参赛作品风格多样、亮点突出,看到许多让我觉得惊喜的作品。”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德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绪贵表示,对于选手们而言,画作要让人眼前一亮,最大的加分点在于契合主题、自主创作,且没有临摹痕迹。
据悉,本次决出的24名选手将在8月代表德阳参加全省决赛。期间,德阳市教育局、德阳市文联将统筹全市书画名家资源,采取线上或线下等形式,对拟参加全省决赛选手进行理论实践公益指导培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