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4日电 (伍排勇 朱春悦 刘毅)“昨天晚上我们接到暴雨预警后就组织所有村民到这个‘安全屋’进行避险,在雨季来临,我们都来了三次了。”7月24日,连续的降雨天气让汶川县绵虒镇向前村四组地灾监测员龙双花又紧张起来,在接到暴雨天气预警信息后,她立即组织17户常住在村里的25人来到半山腰的“安全屋”进行避险转移。

绵虒镇向前村地处岷江河畔,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进入汛期以来,村两委提前谋划,精心部署,除了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强化宣传教育,还积极推进防汛避险设施建设。
位于该村四组的“安全屋”建好后,在今年入汛后已经发挥作用。村民遇到紧急情况后能够在十多分钟时间安全撤离到“安全屋”进行避险。同时,为方便群众撤离,在通往“安全屋”的道路不仅进行了硬化,还安装了护栏、太阳能照明设备等。“安全屋”分男女两间房,能够容纳20多人同时居住,今年汛期前,已经把单人折叠床、棉絮、方便面、矿泉水这些物资储备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时刻,面对降雨频繁,地质灾害进入易发、高发期的实际情况,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汶川县绵虒镇牢固树立“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深刻汲取历年防汛减灾经验教训,始终保持高度警觉,紧盯防汛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超前部署、狠抓落实,全力筑牢安全屏障。
“进入主汛期以来,我们镇按照防汛工作要求,高度重视全镇防汛,通过建立应急值守制度,强化宣传教育,保障物资储备,建设‘三人一屋’防汛部署,切实保障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汶川县绵虒镇工作人员李世俊说,为有效应对防汛减灾工作,除了常态化开展防汛部署,该镇按照转移避险“指挥官”、避险过程“监管员”和安置管理“责任人”以及建设“安全屋”的“三人一屋”防汛举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下一步的防汛工作中,绵虒镇将继续完善和优化“三人一屋”的运行机制,不断加强防汛设施建设,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措施,筑牢防汛安全的坚固防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