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6日电 近日,《四川凉山彝族民歌表演人才培训》的两场结项音乐会在西昌举办。经过专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学员们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为观众带来了《火把恋人》《金不换银不换》《阿么妞妞》《大凉山上卡沙沙》等二十余个体现浓郁彝族特色的节目。

近年来,彝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和支持。为挖掘和传承彝族民歌传统魅力,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艺术基金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开展了《四川凉山彝族民歌表演人才培训》。
项目培训周期70天,包括40天集中培训,在严格遵守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工作要求的前提下,邀请彝族民歌领域著名歌唱家、作曲家、学者完成授课320课时,授课内容涵盖彝族历史文化、彝族民歌艺术风格与审美特征、彝族民歌演唱技巧、彝族民歌创作手法、彝族民歌传播路径等。
音乐会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和当地居民。观众对学员们的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体验,让他们对彝族民歌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作为项目负责人,四川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谭学胜在音乐会致辞中提出了“以创作促进传承,以发展赢得未来”的彝族民歌表演人才培养理念。未来,四川音乐学院将继续致力于民族音乐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培养更多优秀的表演人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