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李馥均:评现代川剧《文昌第一福》
2024年10月30日 09:5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川剧《文昌第一福》是一部深刻展现文昌文化与乡村振兴主题的现代戏剧作品,通过一段尘封半个世纪的才子佳人的生死情缘和年画绝活“天下第一福”的传承,刻画出四川梓潼年画的传奇故事与如何传承发扬光大,彰显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内涵,同时弘扬了本地文昌“佑文成化”的执着精神,也继续保持、发扬了传统川剧的特色魅力,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讨:

  一、展现了川剧声韵美的独特魅力

  川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四大剧种之一,具有浓郁的四川特色和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川剧的声腔种类中,除了灯戏外,其余四种都是从外省戏班传入四川,经过川剧艺术家的发展和创新,最终形成了川剧特有的声腔特色‌。其声腔艺术,博采众长又敢于直面创新吸收,融合了高腔、昆腔、胡琴腔、弹腔以及本省民间灯戏,形成了全国独树一帜的戏曲风格。这些声腔不仅展现了川剧之美,而且体现了川剧在吸纳其他剧种声腔的同时,有将其融会贯通的能力。在艺术表现上,《文昌第一福》保持了传统川剧的魅力,同时大胆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巧妙地再现了川剧飞跪、挂画、跳板凳等传统技艺,配合高腔、昆腔、弹腔、旁白,展现了现代川剧声韵美的独特魅力。

  二、展现川剧唱词的中国美学意境

  一部优秀且成功的川剧是离不开优美的唱词。川剧好的唱词是展现剧本台词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川剧《文昌第一福》的唱词其文学性特征和独特的美学意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诗意”的朦胧之美,二是有中国画的“意境”之美,三是婉转的“抒怀诉情”之美。如展画时的唱词:“牡丹怒放表富贵/瑞草满地呈吉祥/花开富贵!”玉兰唱:“画里有魂有灵气/画里有忠有义气/画里有德有骨气。”如第五场的伴唱词:“孤零零慢慢夜长/凄惶惶瑟瑟寒霜。”山爷爷的唱词:“往事如织心悲怆/愧对亡灵痛断肠。”以上这些川剧里的唱词文本上呈现出的诗意美,通过优美的唱词营造出一种如诗如画的中国美学意境。

  三、舞美感染力让川剧更具观赏性、时代性和艺术性

  舞美效果是舞台美术的简称,是‌戏剧和其他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和‌道具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元素的综合设计,创造出剧中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烘托渲染舞台气氛。在《文昌第一福》中,舞美设计采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艺术风格,营造出传统戏曲诗意化的舞台意境,例如第一场戏中的舞美:“一幢正修建的木结构的房屋,梁上挂有横幅——上梁大吉,一根梁柱缠绕着长长的红绸。”这是用舞美设计去描述大龙文昌年画传习所上梁仪式,此时李扯白等众村民在音乐声中上场。第四场舞美:“舞台上,村头一老槐树枝繁叶茂——远处,青山隐隐,山弯九倒拐。”这些美学特性将川剧的内容成功“风雅化”,并赋予川剧深远的意境和浓厚的感染力‌,从而使舞台效果更具观赏性、时代性和艺术性。

  四、在继承与发扬中不忘初心

  此外,《文昌第一福》还深入融进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非遗”“继承与创新”“历史与当下”“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等大时代下不同命题之探讨,通过川剧之韵味美,演绎真善美之境,舞台上的一举一动,皆是人间至善之情在流露。扣人心弦的川剧演绎与声情并茂的文昌年画传承故事完美结合,展现了正是有这样一群热爱祖国、热爱文化的年画文化继承人,哪怕曾饱受历史的重重磨难打击,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把年画文化传承下去的不屈精神。

  综上所述,川剧《文昌第一福》是用有主题性、目的性、连贯性和统一性的宏大叙事方式,让整场川剧表演情感丰富,感人至深,既有传统川剧的艺术魅力,又有现代川剧创新的歌舞声光电的有机融合,让人体验深情饱满的情感表演,用现代川剧的艺术魅力去弘扬文昌文化精神,从中感受川剧文化带来的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和家国情怀‌。(作者系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李馥均)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