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任红军:培养兼备审美和批评能力的戏剧评论人才
2024年11月28日 16:1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8日电 (王利文)“戏剧评论人才要同时具备审美和批评的能力,才能推动剧目向高质量发展。”在讨论文艺评论人才所需的素质时,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一级艺术研究、中文核心期刊《四川戏剧》主编助理任红军坦言,戏剧评论工作者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才能在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实现平衡,确保剧作的综合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任红军。高嘉琪 摄

  2013年,在福建师范大学学习的任红军在恩师王耀华的熏陶下对民族音乐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是源自家乡四川的川剧,由于融合五大声腔的独特风格和兼收并蓄的艺术特质,备受任红军关注。

  凭借多年的深耕积淀,任红军担任起云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以及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的客座教授,还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以及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评审专家。2020年,他受邀回到故乡,从事中文核心期刊《四川戏剧》的编辑工作。“一个好的编辑一定是一个好的研究者。”在他眼中,编辑工作与研究工作紧密相连,而这种观察及梳理能力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任红军。受访者供图

  经过近年来深入观察,任红军认为,四川戏剧正处于一个多元共生的文化艺术状态。在推动四川戏剧走向更广阔舞台的过程中,文艺评论工作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需要为创作提供引领,更要为四川戏剧搭建起展示的舞台。

  面对观众流失、观众老龄化等挑战,在任红军看来,评论工作者应当积极发挥审美引导的作用,专注于培养和吸引年轻一代的观众,让潜在观众在踏入剧场之前便对剧作有所了解,将初次观剧的新观众变成热爱戏剧的老观众。

工作中的任红军。受访者供图

  这些年来,任红军始终保持着“日事日毕”的写作习惯。他认为,评论不仅是观点的输出,更应具备从案头研究与舞台观察灵活转化的能力。因此,尽管观演至深夜,他都会即刻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与体会,以免错过那些最鲜活和引人入胜的片段。

  在具体的评论工作中,任红军强调,态度和立场至关重要。“如果一篇评论充斥着溢美之词或不痛不痒的批评,它对剧目的发展是毫无益处的。”任红军认为,评论者在面对舞台艺术创作时,既要与台下观众产生共鸣,也要将选择权交给新观众。

  随着新艺术形式的不断涌现,评论工作亦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与自我更新。对于有志于投身戏剧研究和教育的青年学者,任红军建议:案头研究与田野调查同等重要,因此要多在案头读书、多去基层走路,不停地吸收和学习新知。此外,他还建议青年学者建立广泛的人脉,深入了解剧作家们的创作意图以及演员们的表演愿望,洞察他们的生存境遇,才能真正搭建起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桥梁,推动四川剧目高质量发展。(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