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黄月:新编《芙奴传》有新意,坚守传统中守正创新
2024年12月19日 10:5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新编川剧大幕戏《芙奴传》,原名《苦节传》,由清代叶时章所写的《琥珀匙》演变而来,是川剧弹戏四大本之一。此次《芙奴传》的重排,由曾明祥担任整理改写工作,丁乙导演,邱永和作曲,梅花奖得主刘谊、肖德美,以及兰家富、万多等优秀川剧演员主演。此剧通过演绎得画、琴遇、游湖、罹难、逼院、写传、卖传、哭墟、情聚等篇章,为观众献上一台视听与舞美的盛宴。明代,陶芙奴与席贤春订下婚约,席因母病离杭。杭州知府苏冉觊觎芙奴貌美,羁押陶父,踢死陶母,并将芙奴送入菜花院为官妓以遂其私。陶芙奴得盲人贾连建议,将全家的冤屈写成《芙奴传》,由贾连传扬民间。苏冉见民愤闹大,遂命衙役假扮金髯大王火烧菜花院,将陶芙奴送入府衙后院藏匿。《芙奴传》遍传杭州,引起杭州巡察史的重视,经查实苏冉罪行,依法严惩苏冉。芙奴终得以与父亲、郎君团聚。

  弹戏,又称“川梆子”,是秦腔传入四川后衍变而成的一种声腔。川剧弹戏是川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川剧中以弹拨乐器为主要伴奏的演唱形式。以盖板子为主要演奏乐器,并以梆击节,又被称为“盖板子”。川剧弹戏为板腔体音乐体制,属梆子腔系统,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四川地方特色。用以表现喜悦、欢快、热烈或悲或苦等情绪。《芙奴传》的复排,在尊重传统、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诸多现代元素,让观众在欣赏传统经典的同时,用现代的眼光去发掘传统戏曲的更多可能。

  一、坚持传统求新意,代入情境丰富表演

  全剧以瞎子卖三友图登场。瞎子是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之一,向观众娓娓道来其得益于陶姑娘平日赠图用以叫卖换些米钱。小生席贤春游西湖登场,被瞎子卖画吸引。一打听方知购得杭州才女陶姑娘佳画,对绘画之人心向往之。席贤春向瞎子打听陶姑娘,瞎子听闻声音乃厚道之人,遂告知。此时的小生身姿翩翩,春心荡漾。席贤春与陶姑娘琴遇一场,陶姑娘弹着琵琶吐露心声,哀伤对空弹唱,奈何春景盎然春心也荡漾。忽听闻楼上有人应喝,原是席贤春吹玉管回应有人,好一个琵琶玉管两和睦。此处的楼上,正是传统戏曲中一桌二椅的灵活应用,用一桌的高度,搭配以一长帘幕布,便可营造出楼上的情景,可谓简约不简单,观众也看得明明白白。运用简单的道具象征性地表示舞台景物,既可为演员的表演提供自由空间,又便于舞台时空的转换。

  席生假意失掉手扇,芙奴心知肚明他故意丢下,陷入拣与不拣的害羞情境。芙奴得扮演者刘谊老师将少女情窦初开的娇羞融入细碎小步,配合弹拨奏乐,这来回地踱步恰似那拣也不拣的害羞情境。席生假意扔扇以为求得芙奴赐画为真,陶姑娘遂拾扇而观,见洋洋洒洒一诗“胸罗书万卷,相伴一瑶琴。无意攀丹桂,但求得知音”,陶姑娘感叹于席生才情,亦得见知音,遂芳心暗许,席生亦表露心声,二人约定后天端阳五月五西湖见陶双亲。

  五月五,陶姑娘弹琴在前,双亲紧随其后,与船夫四人泛舟西湖。四人脚步轻快,身体微微晃荡,将这坐船的实景结合传统戏曲的虚意合二为一,也将观众带入情境之中,带给观众视觉感官融为一体的美好感受。陶家一行人乘船游西湖的场景,让人联想到《白蛇传》中的游湖场景,两出戏游湖场景如出一辙,看来川剧传统戏对游西湖代入角色情感甚是喜爱。

  二、弹戏唱主角兼五腔融汇,生旦净丑齐登场

  本是大好一幅陶家人泛舟游西湖的美好画面,硬生生被跳出来的小丑苏冉煞了风景。杭州知府苏冉以丑角应工登场,见芙奴如花美貌,遂起贼心意欲霸占为妾,自己打着算盘盘算着,丑态毕现,引得台下观众哄堂大笑。

  另一面,芙奴及家人等至太阳西下也未见席生身影,幸得瞎子赶上送信,众人知晓缘由,更叹服席生为人不凡。瞎子表演的唯恐陶父怪罪的场景,惭愧道谢打牙祭的表演沿袭了川剧奇妙而有趣的表现手法,逗得观众笑声不断,满堂喝彩。结合后续瞎子表演时穿插俚语,“吃了饭再走嘛”“好方人哦”,此皆为个性化语言取得的喜剧效果。将瞎子眼虽瞎心却不瞎不黑似明镜,知恩图报又不失诙谐幽默的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与同为丑行应工的苏冉形成鲜明对比。

  芙奴被苏冉软禁菜花院,苏冉似跳梁小丑绕舞台走上一场,向张妈打听陶芙奴,甚盼撮合。芙奴对苏冉哭述申冤,却不知苏冉是祸首。苏冉此时蓄谋已久,乘人之危,与芙奴申冤事假,逼芙奴为妾是真。芙奴猛醒悟家中突然遭难的缘由,全赖狂徒苏知府。此时芙奴叫郎天不应,叫地地无声。陶芙奴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道出已与席贤春有婚约在身婉拒,倒激起苏冉一番好胜。苏冉叫嚣与席生同窗三载,读书不及席生遂买官压过席生,今更欲霸占芙奴为先。芙奴亦只好假意迎合先保全自身,一声大人叫的苏冉血热心跳就想霸芙奴为己有,两人绕一桌二椅你追我躲,芙奴临危不惧,苏冉丑态百出。正应了川剧丑行中“鼻抹白,心变黑”。

  幸得瞎子帮助,芙奴含泪写《芙奴传》写尽苏冉罪状,写尽苏冉狼心狗肺多污垢,交由瞎子传唱民间。芙奴写述罪状前的一段唱,悲愤痛断肠。此处根据芙奴扮演者刘谊老师透露,实为用了高腔曲牌《香罗带》来表达人物的心情,最后又回到了弹戏,这样的处理让角色更加丰富立体。刘谊老师这段唱唱尽芙奴心中冤屈,唱尽芙奴的孤单弱小和无助,只盼正义早把邪恶收。

  瞎子卖传,恰逢巡察史到杭州,巡察史以净角应工,画着标志性的包公脸谱,这也为接下来巡察史彻查传闻、秉公办案、惩治苏冉埋下伏笔。

  三、服饰妆造贴合人物,恰到好处情绪外化

  早期芙奴一身大红服装扮,大红色也是喜庆、热烈的代名词,配合芙奴的动听弹唱,一双妙手生花。话说一个戏曲演员不仅要有好的嗓音,还要有一双灵巧的手。川剧舞台上指法的表演是极为丰富的,通过手指的表演可以准确地表达戏中人物非常细腻的内心活动。可见芙奴犹豫拣扇之时的指法表现,将一个活泼可爱、不谙世事、传情达意的天真少女塑造得生动有趣。到后期逼院一场,此时芙奴出场,一袭白色素衣裹身,立刻将人物孤单清冷无欢颜的形象呈现观众眼前。这是对母亲枉死、父亲下狱的悲伤至极,再不是以往着红衣服的娇俏欢快的少女。

  席生也由最初的淡色小生服饰装扮到后面哭墟一场的一袭蓝衣,是席生从以往与芙奴相约厮守的欢欣到现今痛失心爱之人的悲痛转变,戏曲是讲究美感、技巧的艺术,席生乃一介书生,看着火光冲天,看着菜花院化为瓦砾场,席生将纱帽一扔,水发横甩,跪步哭天抢地,心中悲愤痛恨难当。这些均是人物情绪的外化体现,深刻体现人物当下心情。

  落难前后的陶父的衣着也是对比强烈,凸显人物当下境遇的。好在席生与陶父一番对话合计,于公堂之上与苏冉对证,控诉苏冉逼良为匪,强抢民女,苏冉大怒欲杀三人,幸得巡察史查明实情秉公判案,芙奴与席生、父亲三人终团圆。

  整台戏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听觉融为一体的美的享受。不论女主角芙奴的出色演绎、男主角席贤春的才华横溢、苏冉小人的奸诈可恶、瞎子贾连的性情真善,都被表演老师们扮演得恰到好处,传承经典之中不乏新意,不失为一出优秀的新编传统大戏。(作者系戏剧评论员黄月)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