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教育部基础教育创新案例发布 青羊一学校入选
2025年02月12日 14:5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12日电(吴平华 雪怡)近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中国教育报刊社推出的2024年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名单正式发布。此次评选遴选出十大类别、共计100个基础教育创新案例。成都市草堂小学建设“学校里的博物馆,博物馆里的学校”案例成功入选“发挥多方合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案例类别。

成都市草堂小学入选。成都市草堂小学 供图

  据了解,自2024年9月中旬以来,中国教育报刊社面向全国各地和中小学校征集基础教育创新案例,累计收到2089个案例。脱颖而出的100个案例,具备以下特点:高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关键要求;充分展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突出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立体展示基层活力和发展经验。

  走进成都市草堂小学,就是走进了一座“活态博物馆”。多年来,学校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校馆合作的办学历史,依托社区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和各类社会资源,开发特色鲜明诗意博物课程,建设“学校里的博物馆,博物馆里的学校”。

  2023年1月12日,由四川省文物局正式备案,成都市草堂小学博物馆成为省内首家中小学博物馆。草小博物馆以打造“活态博物馆”为核心理念,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建成三展馆、三展廊、五展区、五展点,将诗歌文化与博物馆文化融为一体。三展馆包括微型博物馆、植物博物馆与中医药博物馆。去年10月,成都儿童邮局在草堂小学正式亮相,成都儿童邮局除了有邮政营业柜台,还建设了社区劳动教育博物馆、社区邮政文化博物馆和社区家书家风博物馆。

  “建在校园里的博物馆,是以学校为中心的多维资源连接,是草小对未来教育的探索,希望学校的每一个场馆都能成为跨界教育的育人场域。”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学科实践课程融入博物馆的真实学习情境,让学科知识在真实情境中产生意义。学校在落实国家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同时,构建诗意博物课程体系,以“真”“善”“美”的课程目标,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形成多元课堂、跨界课堂,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的成长。

  学校与杜甫草堂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合作单位开展馆校共建活动,共同开发相关课程,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与四川博物院、杜甫草堂博物馆作为联合发起单位,承办全国首届“家-校-馆”协同育人研讨会暨“家-校-馆”协同育人联盟,全国18所博物馆和30所学校成为联盟单位。在博物馆型学校构建的过程中,学校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中心,与家庭、博物馆、社区社会协同的育人文化,为了孩子的成长,多方携手,彼此点亮。

  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博物馆型学校的更多可能,让学校、博物馆、社区在空间、时间、学习方式、教师共同体等方面产生深度的跨界融合。(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