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四川中行:服务提质 向“新”发力
2025年03月10日 21:3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0日电 一直以来,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以下简称四川中行)积极承担国有大行责任,聚焦科技创新,加大对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高端装备、农业供应链产业链、消费升级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信贷政策,提升综合服务质效,持续为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截至目前,该行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近3000户,支持专精特新客户超1200户。

  早投入 靠前服务新业态

  金融机构如何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在5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指出:“我国融资结构长期以间接融资为主,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稳妥引导银行保险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长期以来,四川中行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围绕新质生产力新业态早期发展不断提供金融支持。2023年6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明确“十四五”期间大型医用设备规划配置数量和准入标准,其中,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41台。时值绵阳游仙区核医疗产业园相关项目推进建设期间,对引入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有较大需求。四川中行获悉情况后第一时间参与服务并持续提供金融支持,仅2024年即为游仙区质子医疗装备制造基地项目投放贷款近2亿元。项目负责人表示:“项目将进口设备及工艺由进口向国产化转化,进一步优化了我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减少核医疗技术对进口的依赖,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市场空白。”

  除“早参与”外,“早落地”是该行靠前服务新业态的另一个特点。此前,四川省委提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相关要求,四川中行第一时间推动此项工作。该行获悉省内某企业有大规模更新设备和消费品的需求,立即成立专项工作组,多次召开政策宣贯会、进程督导会,采取项目支持“全覆盖”、授信审批“拼速度”、贷款投放“抢进度”,最终成功为企业发放支持贷款,这也是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再贷款政策出台后,四川落地的首笔工信部审核清单内的供应链领域设备更新再贷款。

  “小”着手 积极扶持新企业

  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四川作为西部地区创新高地,为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了茁壮成长的土壤。四川中行相关人员表示:“科创型企业普遍面临‘轻资产、难抵押’问题,为此,我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围绕关键行业、关键技术、关键企业、关键项目,‘看过去、看押品、看报表、看规模’转变为‘看产业、看技术、看团队、看未来’,进一步拓展产品渠道和应用场景,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诺比侃人工智能(成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比侃)便是这样一家极具新质生产力特征的企业。

  诺比侃专注于将先进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高复杂度的开放场景中,作为高科技型企业,具有轻资产、高成长的特点。

  彼时,诺比侃尚在起步阶段,成长过程中面临着的投入高、对资金需求较大等难题日益明显。针对企业的痛点,四川中行精准对接,提供精细化服务,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于短期内解决了企业资金难题,但尚不能较好地满足企业成长中的资金需求。后续服务中,该行围绕企业经营和成长的特点,第一时间匹配了合适的金融产品——天府科创贷,并迅速放款500万元,持续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在四川中行的金融支持下,企业研发资金得到了有效补充。目前,诺比侃生产的普适性人工智能产品在轨道交通运维、电网监测检查、智慧城市、机场机坪综合管理等领域已实现深度融合,应用场景更加丰富,企业也成功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四川省瞪羚企业。截至目前,该行已向诺比侃及其关联企业投放贷款金额超过2000万元。

  长川科技是一家高新技术和软件企业。企业深耕行业多年,技术水平领先,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备受行业认可。

  为进一步满足未来市场发展需求,长川科技拟启动内江项目,将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到子公司。获悉信息后,四川中行于子公司成立之初,紧密围绕其需求,第一时间定制授信方案,向其提供了超7亿元授信额度支持。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发放贷款近2亿元。

  “远”着眼 全力支持新领域

  一般而言,越符合长期需求趋势的技术投入回报越高。然而,新技术新领域的投入与回报往往存在“时间差”。成都某科技公司是由海归技术专家、国内顶尖高校教授、国有银行资深信科专家等共同发起成立的,深耕金融区块链行业的专精特新企业。因其在专业细分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储备,获得多项荣誉,2023、202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国家级“潜在独角兽企业”。

  然而,企业虽技术领先且多项荣誉加身,但因前期研发阶段投入极大,销售收入还未上规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同时,由于客户所在领域有别于其他传统行业,专业性极强,授信难度较高,因此融资之路也困难重重。

  在了解到企业资金需求后,四川中行第一时间上门对接,在深入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后,该行积极运用创新产品,为其核定1000万元三年期纯信用的“科技客群贷”额度,从初次对接客户到实际放款仅用时不到两周。

  新质生产力之“远”,既“远”在其发展壮大之路,也是对国家社会高质量贡献之长“远”。

  作为省内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通威集团除在传统第一产业深耕发展外,还于近年来积极投身新能源领域。近年来,四川中行先后支持集团落地首个高纯晶硅制造项目,通过银团模式、单独叙做等方式为光伏制造端项目发放贷款,达成跨境人民币首次合作。截至目前,该行为通威集团核定授信总量上百亿元,贷款余额近50亿元,成为了通威集团重要战略合作伙伴。

  四川中行负责人表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互为补充、互相促进,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下一步,四川中行将继续秉承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积极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一以贯之、一视同仁,以金融“活水”浇灌新质生产力在各行业绽放高质量发展之“花”。(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