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四川新闻网

科学家进校园讲述朱鹮重生之旅 成都成华九三公益讲堂点亮生态教育之光
2025年03月13日 13:19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曹惠君

  3月12日植树节当天,一场科学对话在成都市树德小学(和韵校区)拉开帷幕。九三学社成华区委员会联合成都市树德小学打造了一场“科学家进校园”特别活动。本次活动以“鸟中大熊猫的故事”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为300余名师生及8.8万网友献上一堂生动的生态教育课。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同学们知道吗?60年前,全世界只剩下7只朱鹮!”成都动物园高级工程师刘洋博士的提问引发全场惊叹。作为中国科学院动物学博士、成都动物园人工繁育团队负责人,她通过一组震撼的数据与影像,带领师生穿越朱鹮的生死轮回。

  1981年陕西洋县发现的7只野生朱鹮,拉开了人类拯救这一物种的序幕。如今全球种群已突破万只,其中中国贡献超90%;2024年12月青川县首次记录到7只野生朱鹮,2025年2月旺苍县再现其倩影,标志着这一古老物种正在巴蜀大地重现生机;成都动物园作为全国首个实现朱鹮野外驯化展出的城市动物园,2024年创下人工繁育6只朱鹮、1只白鹈鹕的突破性纪录。

  成都动物园作为全国首家对外展出朱鹮的城市动物园,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为了给胆小、敏感的朱鹮设计出适宜的笼舍环境,让它们能够安心地在展示区生活、繁衍,刘洋带领团队奔赴各地考察学习,精心设计出适宜城市动物园的朱鹮笼舍,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据悉,成都动物园已成功在展示区繁殖6只朱鹮。

  作为树德小学“绿色探索·实验赋能”学科实践活动的核心环节。本次活动创新采用“三维课堂”模式。学生在科学老师指导下了解朱鹮的成长环境,调查“当环境改变后朱鹮的行为变化”,制作“朱鹮的快乐家园”设计图。信息技术课上,学生们学习利用编程软件动态演示朱鹮迁徙路径与气候变化的关联。美术教室里,学生们用粘土制作朱鹮模型,用画笔描绘理想中的生态家园。

  “这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让孩子们理解,保护朱鹮就是在守护人类的未来。”树德小学校长肖凯展示着学生们创作的环保倡议书,“当我们的学生呼吁要加强对候鸟的保护时,科学精神已经生根发芽。”

  据悉,九三学社成华区委员会近年来致力于打造线上线下双线并进的科普类公益讲堂。本次邀请中国科学院大学动物学博士、成都动物园高级工程师、九三学社社员刘洋进小学校园为孩子们生动开讲动物繁衍的奥秘,开讲当天线上观看量高达8.8万人次。

  (九三学社成华区委员会供图)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