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北川:指尖上的传统技艺 让非遗传承绽放时代之花
2025年03月21日 20:0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1日电 (张延)“手一定要稳、针线才能均匀....。.”在北川伊珎羌绣非遗工坊,北川羌绣代表性传承人陈云珍正在教授绣娘羌绣针法技巧,从设计构图到用线、针法,陈云珍教得仔细,绣娘们也学得十分专心。

陈云珍正在教授绣娘羌绣针法技巧。 北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公示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名单中,伊珎羌绣非遗工坊的《飞针走线,绘就羌乡“锦绣图”》成功入选。这是继2024年该案例获评“四川非遗保护传承优秀案例”后再获国家级认可。

  北川作为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承载着深厚而独特的羌族文化,拥有着羌绣、草编、口弦等108项各级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和243名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陈云珍正在教授绣娘羌绣针法技巧。 北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羌绣作为羌民族聚居区的一种传统刺绣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内涵,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能让羌绣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北川通过伊珎羌绣等非遗工坊,以开设培训班、对外展览、参加国内外交流活动等方式,推动羌绣技艺传承普及,并且开发具有“艺术性、实用性、实惠性”的文创产品、装饰、日用产品等,将羌绣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实现了社会与经济的双重效益。

  除羌绣外,草编、羌笛、水磨漆等一项项非遗技艺,不断展示着北川羌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近年来,北川将非遗作为推动文化传承、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非遗与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衍生出的19家工坊、3000种文创产品、12个主题景区,非遗产品年产值达5亿元,让非遗在新时代重焕生机与活力,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出时代光彩。(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