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7日电(伍排勇 刘毅)“去年,我们从河南过来,在漩口镇这里租了30亩土地发展大棚有机韭菜种植,经过两年的有机转换,今年就能发展规模化种植。”3月26日,走进汶川县漩口镇红福村,一排排韭菜大棚沿着山势而建,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犹如蓝色丝带,来自河南的投资商吴晨睿看到当地的生态环境,毅然选择到漩口镇投资发展有机韭菜种植。

走进大棚内,一排排韭菜长势喜人。当微风拂过,阵阵韭菜清香扑鼻而来。进入春管关键时节,当地村民正在棚内进行韭菜除草、浇水、松土等田间管理,处处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春耕”景象。
“目前,我们共发展了75个大棚,现在已经在大棚内成功种植了两排韭菜,下一步还将在棚内继续进行种苗培育,预计九月份取得有机认证时,基地也能达到规模化产出。”吴晨睿介绍,头两年主要是开展大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韭菜种苗,开展有机认证等,建设冷藏库等,待韭菜达到一定规模就能投入到商超进行出售。
“在这里发展大棚有机韭菜种植,我们更看重的是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这对我们生产的有机蔬菜进入山姆大叔、盒马海鲜等商超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发展有机韭菜种植,吴晨睿在汶川县成立了寿溪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发展“净土一号”有机韭菜种植,为保障韭菜的品质,大棚韭菜均采用生物防虫技术,每间隔半米就布有一个黄色的防虫贴,同时,在种植上禁用农药,韭菜施肥也全部采用有机肥、农家肥等。

“现在这茬韭菜是头批次,已经有十多厘米高了,看到还比较弱小,长到一定程度我们要全部清理掉,经过二三茬种植培育,韭菜的品质和个头将达到最佳,我们就可以采收出售了。”这些天,随着天气回暖,大棚内韭菜长势良好,吴晨睿说,韭菜属于一次种植多年采收的草本植物,大棚韭菜每年能采收多季,一亩地一年大概能够采收2万余斤,按照目前市场价8元每斤销售,一亩地能够收入16万元,整个基地年收入将达到500余万元。
韭菜种植的规模化发展,不仅为外地客商们带来了丰厚的效益,更促进了当地闲散劳动力增收致富。每年在韭菜大棚管理、收割等时节,公司将长期吸纳周边乡村闲散劳动力30余人就近务工,每年仅支付劳务工资报酬就达60余万元。同时,当地红福村两委通过土地流转租金,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近年来,汶川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在打破传统种植上逐步采用大棚种植技术等逐步把全县蔬菜产业向科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模式上转变,形成产+销一体化的模式。如今,随着大棚种植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步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将发挥出重要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