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7日电(王爵 胡迪)60岁的徐先生(化名)是一位晚期肺鳞癌患者,一年多来,他饱受病痛折磨——咳嗽、呼吸困难、无法平躺入睡。在外院接受了化疗、免疫治疗和放疗,但肿瘤仍在进展,右主支气管被完全堵塞,每一次呼吸都像在“挣扎”。近日,该患者慕名来到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入院之初,徐先生病情危重,面罩吸氧10升/分,血氧饱和度仅能勉强维持80%,心率高达152次/分,连无创呼吸机都无法满足他对氧气的需求。他和家属一度想要放弃治疗,签字拒绝转入监护室治疗,但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始终没有放弃。
气道肿瘤完全堵塞右主支气管是患者呼吸困难的元凶,但是该患者系肿瘤晚期,极度衰竭,存在严重低氧血症,为该患者实施气道介入手术,风险极高、难度极大。在这紧要关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气道介入组主诊医师黄海涛副主任医师组织麻醉科、影像科、肿瘤科、介入诊疗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以及术中大出血等应急预案。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最终,在多学科团队保驾护航下,历经1个小时,李洋主治医师、任柏沉副主任医师、黄海涛副主任医师使出十八班武艺,在全麻气管插管保护性通气下,综合运用电切、冷冻、球囊扩张、支气管支架植入等气道介入技术,成功为患者打通了右主支气管。
术后,徐先生不吸氧时血氧饱和度稳定在92%,心率也降至80次/分,静息状态下如常人一般。他拉着李洋医师的手,激动地说:“感谢李医生,感谢你让我又活过来了,我又能自由呼吸了。”
据介绍,我们的气管像一根“呼吸管道”,但如果长了肿瘤、疤痕增生或外部压迫(如肺癌),管道就会变窄甚至堵死,导致呼吸困难、缺氧,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甚至窒息。对于肺癌、支气管结核、插管等疾病引起的气道狭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气道介入团队、通过精湛的气道介入技术能快速打通生命通道,畅通患者呼吸。
支气管支架植入,在气道狭窄处放置金属或硅胶支架,撑开气道,改善通气。就是好比通过支气管镜(带摄像头的小软管)从嘴巴或鼻子进入气管,用一个小网兜(支架)把堵住的气管撑开,让空气重新流通。
球囊扩张,通过高压球囊扩张狭窄段,恢复气道通畅。医生用一根带"小气球"的细管(支气管镜引导),找到狭窄处,把气球充气——撑开气管!就像"给轮胎打气",瘪掉的气管重新鼓起来。
据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气道介入技术微创、高效、恢复快,为气道良恶性病变患者争取宝贵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