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简阳:构建“大群团”治理新格局 民生服务多点开花
2025年07月02日 21:4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日电(吴平华 宋林 杨皓萌)近日,在简阳网约车司机之家,司机刘达利正享受着片刻休息时光。这里作为简阳“大群团”工作推进中,打造的68个工会驿站之一,成了司机们的温馨避风港。

正在职工驿站喝水休息。简阳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充电站配套服务非常完善,停车充电期间可免费使用热水、微波炉等设施,满足餐食加热需求。站点设有阅读休憩区,为长时间等待的司机提供舒适休息环境。这种‘司机之家’的温馨服务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城市关怀,工作干劲更足了。”网约车司机刘达利说。聚焦新就业群体需求,简阳“大群团”行动不止于此。

  2024年9月,简阳市委工作会议提出构建“大群团”工作格局,自此“大群团”组织围绕社会治理、服务群众、就业增收等领域,以实际行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编织起一张暖心的民生保障网。

  精心打造的6个骑手友好社区、74个暖心驿站,如同城市的温情补给点。更为4717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定制专属保险,通过“走进新就业群体”等群团品牌活动,让城市的关怀触手可及。

  在镇金镇红庙山村,爱心妈妈易树花和童伴妈妈鄢红霞正耐心地开导留守儿童小伟(化名)。2025年4月底,读初三的他突然辍学,封闭自我。易树花和鄢红霞多次上门与他交流,为他联系技术学校,尝试打开他的心结。“该学生仍存在入学意愿不足的问题。后续我们将通过职业倾向测评,协助其选择适配的专业方向,持续开展学业规划引导,确保完成职业技能教育入学工作。”镇金镇红庙山村驻村第一书记易树花介绍。

  在简阳像小伟这样的留守儿童有900名。为解决这一群体的困境,“大群团”机制发挥关键作用。整合团委、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多方力量,建立55万元“暖阳阳”爱心资金池,实施“童伴计划”等项目。截至目前,11名童伴妈妈累计家访11000余次,为留守儿童购置安全险1.82万人次,开展困境儿童慰问200余次;爱心妈妈成功结对752名留守儿童,举办“六个一”留守儿童关爱活动1000余次,为孩子们撑起成长的蓝天。

  就业是民生之本。简阳市川渝妹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大群团”工作号召,聚焦“一老一小”服务领域,像周德勋一样,已有4000余名女性通过培训进入家政行业,实现稳定就业。“两年前经职业介绍渠道加入川妹子公司接受专业培训,结业后入职,服务家庭。该职业选择不仅为我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同时建立了长期可持续的养老保障机制。”简阳市川渝妹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职工周德勋表示。该公司还设立了户外劳动者职工驿站,组建职工志愿者队伍,常年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息、充电、热水等暖心服务,成为简阳“大群团”促进就业增收的生动缩影。

  简阳市川渝妹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经理黄家林说:“公司定期开展多维度知识讲座与职业技能培训,通过系统化宣教活动传递社会关怀。该举措旨在实现三重效能:其一,强化心理疏导,缓解从业人员心理压力;其二,构建和谐家庭关系支持体系;其三,全面提升服务团队安全意识、服务技能及职业素养。最终助力从业者获得社会认同与职业尊重,切实提升家政服务行业社会价值。”

  为确保成效可持续,简阳着眼长效机制,创新建立“双组长双牵头双落实”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大群团”项目池,强化阵地建设,创新激励机制,培育“城市哨兵”基层治理队伍,逐渐形成组织联建、活动联办、资源共享、融合共建的大群团服务链。2024年,14个部门联合实施9个项目共105场活动,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从为“早起夜归人”筑起温暖避风港,到为留守的孩子点亮“希望灯”;从助力女性撑起就业伞,到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简阳正以“大群团”治理新格局,搭建起群团组织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生动诠释了党建引领下“人民至上”深刻内涵。(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