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3日电 (刘敏)“原来娃娃不爱说话,是心理‘闹情绪’了!听了课才晓得怎么和他沟通。”近日,说起最近和儿子关系的变化,巴中市平昌县唐家碥社区居民李女士欣慰地表示。今年以来,平昌县妇联以“全龄友好营建工程”为抓手,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家长学校课堂,为家庭教育注入“心”能量。
据了解,在唐家碥社区家长学校了开设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课程采用“案例+方言”的形式开讲。“娃娃闹脾气不是故意‘扯拐’,很可能是心里有‘疙瘩’咯!”讲师结合本地儿童因焦虑、自卑出现行为问题的真实案例,用方言将专业知识掰开揉碎。课后,李女士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情绪日记法”,每晚和儿子摆龙门阵,倾听孩子内心想法,有效化解了沟通障碍。
在创新教学模式上,平昌县妇联下足功夫。汉王庙社区的课堂设置“情景盲盒”环节,家长随机抽取“考试失利”“同伴矛盾”等场景,模拟应对方式。“以前遇到这种事,我肯定先吼一顿,现在晓得要先听娃娃说。”居民张先生参加课程后,改变了教育方式。临江社区则通过“好家风故事会”,邀请心理咨询师结合本地案例,讲解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引发家长共鸣。
为构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守护体系,平昌县妇联联合该县教育、卫健、司法等部门组建“护心讲师团”,配备儿童心理测评、沙盘游戏等专业工具,并印发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同时,建立“家长-社区-学校”联动机制,为有需求的家庭、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开设“心理小剧场”,通过亲子角色扮演强化教学效果。推出“家长课堂积分制”,鼓励持续学习。“有个娃娃突然不愿上学,原来是被同学取绰号伤了心。”在一场家长课堂上,讲师分享的案例,让不少家长意识到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隐蔽性。
“我们通过家长学校小课堂,提升家长科学育儿能力,织密儿童心理健康守护网。”平昌县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县已开展10场融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家长课堂,覆盖480余户家庭。“后续我们还将建立线上答疑群,推动家庭教育服务长效化,助力基层家文化建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