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成都金堂:产业集群崛起 创新驱动筑高质量发展新城
2025年07月05日 11:4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5日电 (袁牟知博 邹立洋)2025年6月,成都市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提出“强基础、扬优势、提能级”的发展方向,为金堂县等8个县市划定了清晰的功能定位与发展路径。作为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的金堂,正以“拼经济搞建设”为核心,在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多点发力,通过产业集群化发展、创新驱动及政企协同,向“百强进位、奋进千亿”目标稳步迈进。这场县域经济的跃升实践,既是金堂自身的跨越之路,更成为四川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绿色制造引领:新能源新材料集群构筑产业高地

  近年来,金堂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作为“工业脊梁”的核心支撑,以“立园满园”行动为抓手,通过龙头企业领航、产业链协同,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县域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我们自主研制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成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国内锂电龙头企业的核心供应商,更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远销法国、荷兰、美国、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巴莫科技成都基地的智能化车间里,巴莫科技总经理吴景林自豪地介绍着。一旁,AGV智能小车穿梭不息,全车间满负荷运转的节奏里,藏着巴莫科技自2016年落户金堂以来的跨越式成长——产值连跨两个百亿元台阶,成为国内首家实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批量出口韩国的企业,更建成全球首个正极材料“零碳工厂”。

巴莫科技。 金堂县委宣传部 供图

  同样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纳拓新材料展现出惊人的成长速度。其锂电涂碳铝箔西南生产基地一期产线自投产以来始终满负荷运转,订单持续爆满。为抢抓市场机遇,企业计划投资2亿元启动二期建设,全部达产后年产值有望冲击10亿元,成为金堂新能源材料产业的新增长极。

  同时,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正持续放大。在金堂经开区内,德方纳米、湖南世鑫、方得电缆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推动关键材料国产化突破,形成“链主企业+配套企业”的紧密产业生态。截至目前,金堂经开区已聚集通威、巴莫科技等规上企业229家,培育出4家百亿级“镇园之宝”企业。据四川金堂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部相关负责人温芝香介绍,按照规划,2025年底前,金堂将推动园区“一核两翼”空间布局全面成形,实现规上工业企业营收突破500亿元,建成现代化、专业化的绿色制造产业体系。

  特色赛道突围:低空经济与高端装备制造激活新动能

  在夯实新能源新材料“工业脊梁”的同时,金堂更立足资源禀赋开拓特色赛道,以低空经济与高端装备制造培育新增长极,让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充沛、结构更多元。

  依托四川省唯一对公众开放的水陆两栖A1类通用机场——成都淮州机场,金堂正加速布局“低空+智造”“低空+文旅”“低空+职教”“低空+应急”“低空+物流”五大创新场景,推动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现实图景。

  据了解,成都淮州机场由金堂县政府、四川航空、成都交投等共同出资成立专业市场化公司运营,遵循“以流量带增量”的商业逻辑,让低空经济活力持续释放。目前,低空飞行体验、无人机“飞手”培训等项目蓬勃发展,带动产业加速成势。

  特别是在无人机“飞手”培训领域,市场需求持续升温,而成都淮州机场联合成都国际职教城探索“低空+职教”模式,成为输送技能人才的重要窗口。一诺通航作为入驻机场的企业,已取得民航局无人机运营合格证和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无人机驾驶培训机构合格证,培训学员考试通过率约90%,就业率达96%,2025年计划培训“飞手”400人以上。泛美教育则布局两个无人机培训机构,2025年计划培训1500人次,还将在成都国际职教城共享示范区建设无人机生产性实训基地,预计年产值达500万元。

  这种“产业场景+人才培育”的联动模式,正在助力金堂成为西南地区低空技能人才的“输送枢纽”。

  除了低空经济的场景创新,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金堂同样以“专精特新”攻坚,锻造县域经济的“硬核实力”。

  四川沱江起重机公司(简称“沱起”)便是典型代表。多年来,沱起聚焦航空航天、核电起重装备、洁净无尘起重机三大领域深耕,其设备以“精、准、细”的口碑,成为高端制造行业的关键支撑——从大型运输机生产线的关键吊装,到强辐射核环境热室内的无人化精准操作,沱起的装备始终是幕后的“坚实臂膀”。

  2025年上半年,沱起交出亮眼成绩单:全年订单目标8000万元,截至年中已接单4000万元,其中500万量级订单居多,核电、科研等高端领域占比超三分之二。而沱起的发展脚步并未放缓,车间内,技术团队正全力攻坚两大核心项目: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太行实验室定制的起重系统,以及为贵阳飞机制造公司赶制的专用装备。同时,一支精锐团队即将赴土耳其参加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的核电装备展,向世界展示中国核用起重技术的实力。

  发展逻辑解码:政企协同与目标锚定的金堂路径

  金堂的高质量发展实践,离不开政企协同的坚实支撑与清晰目标的引领,其探索出的路径为县市新城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5月初政府组织的招聘会,不仅缓解了人力短缺,还提升了人才质量;二期建设中,供电部门的支持更是‘及时雨’。”士兰成都公司负责人的真切感受,道出了金堂营商环境的温度。作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硅外延制造企业,士兰成都公司自2010年落户金堂以来,累计投资超50亿元,从硅外延片制造延伸至功率器件封装等产业链关键环节,这背后是省市县三级政府在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上的及时响应,以及“企业敢干、政府敢帮”的良性互动。

金堂县城。 金堂县委宣传部 供图

  这种政企联动模式已成为金堂常态。在巴莫科技、纳拓新材料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始终以“贴心服务者”的姿态提供全周期保障:项目落地时的土地规划、建设中的能源保障、投产后的人才支持,让企业能够专注生产与创新,为产业集群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清晰的目标更指引着前进方向。金堂已为自身划定“路线图”:“十五五”期间,GDP年均增速确保6.5%以上,总量冲刺千亿,全国百强县排名提升5个位次以上;建成千亿级园区1个、百亿级园区2个,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增速保持8%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2%以上,打造“宜居典范”。

  这一目标与成都市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高度契合,立足金堂产业基础,又呼应了四川重大发展机遇与战略需求,为县域经济发展锚定了坐标。

  从新能源新材料的集群崛起,到低空经济的场景创新,再到高端装备制造的技术攻坚,金堂以产业为笔、以创新为墨,在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依托政企协同的坚实支撑与清晰的目标引领,这座全国百强县正以“工业脊梁”的硬实力,朝着“千亿梦想”稳步前行,其探索实践也为县市新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