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森林四库”变“绿色银行”!平武锁江羌族乡携手民企蹚出致富路
2025年08月26日 09:2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6日电(李常有)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下,平武锁江羌族乡积极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重要生态观念。当地通过携手民营企业,创新森林经营模式,大力发展黄连、黄柏“双黄”产业,成功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蹚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理念指引,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锁江羌族乡党委政府深刻把握“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将森林视为坚实的生态屏障和蕴藏巨大发展潜力的绿色宝库。科学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因此成为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政企携手,开启森林经营新模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锁江羌族乡党委政府创新工作思路,携手8家民营企业探索形成森林经营新模式。由民营企业流转群众自有经济林区,规模化种植“双黄”作物;政府实施全过程监管,核心目标是确保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企业家与群众实现共赢。该模式发挥了政府引导作用,激发了民营企业市场活力,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共享、风险共担,为“双黄”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黄连、黄柏种植基地。锁江羌族乡 供图

  产业结对,“双黄”喜获丰收。在新模式的推动下,全乡黄连、黄柏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已种植黄连1700亩,黄柏300亩,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基地。这些兼具极高药用价值与市场前景的中药材,已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促进富民增收的“金色产业”。随着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其中,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民生改善,家门口的幸福生活。立堡村村书记陈福会表示,乡党委政府的这一决策,让村民看到了希望。通过参与“双黄”产业,村里创造了42个就业岗位,实现人均年增收10000元。许多村民告别了外出务工的漂泊生活,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就业,既挣了钱又照顾了家庭。这些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展望未来,“绿色银行”前景广阔。锁江羌族乡正逐步实现森林四库和民营经济的有效结合,将森林资源转化为当地老百姓的“绿色银行”。未来,乡党委政府将继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完善产业体系,拓展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生态保护,确保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让这片绿水青山真正成为惠及当代、泽被后世的“绿色银行”和永恒财富。

  锁江羌族乡的实践,是对“两山”理念的生动诠释,为其他地区实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我们坚信,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乡村将走上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