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7日电(伍排勇 朱春悦 刘毅)近年来,汶川县映秀镇积极探索群众就业增收新路径,依托浙江对口支援政策红利,在家门口建起“致富工坊”,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产业,为当地群众铺就了稳定增收的“快车道”。

走进映秀镇一碗水村的来料加工“致富工坊”,30余名附近村民正忙着赶订单。两层的厂房里,从无痕内裤加工、缝纫操作到手工花制作,经过培训的村民们在各自工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车间主任高富顺介绍,2019年她接手这个工坊后,通过开展就业培训,已吸纳50余名固定工人从事来料加工。这让不少原本闲置在家的妇女和无法外出务工的困难群众,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映秀镇一碗水村村民王友花边做工边笑着说:“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给家里添份收入、减轻负担,又方便照顾老人孩子,真是再好不过了。”
2018年,借着东西部扶贫协作中义乌帮扶汶川的东风,汶川县铺开了来料加工产业发展的蓝图。高富顺也由此从全职主妇蜕变为技艺精湛的“领头人”。在她的带动下,这些年来工坊累计完成羌绣、无痕内裤、手工花等产品加工120余万件,吸纳460余人就业,其中包括130余名就业困难群体,让大家在家门口实现月均增收2700余元。
近年来,汶川县依托浙江制造业的发展优势,全力推动来料加工“致富工坊”发展,从专项补贴资金支持、“订单式”技能培训开展,到跨区域协作桥梁搭建,全链条的帮扶举措持续发力,助力“致富工坊”不断成长壮大。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14个来料加工致富工坊,带动1500余人就业,人均月增收超2200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