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成都造”技术成功攻克全国首例高原超长管径修复工程
2025年09月12日 13:4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2日电  近日,在海拔3650米的拉萨,一段地下管道正悄然完成“微创手术”:无需开挖,仅靠紫外光固化,便在管道内部形成高强度内衬新管。经严格检测,修复质量完全达标,使用寿命可延长20年以上——这标志着国内首次高原超长超大管径紫外光固化修复工程圆满完成。

施工现场。成都环境集团 供图

  该项由成都环境集团环境建设公司实施的拉萨百淀污水处理厂进场干管修复工程,创下多项行业纪录:单次修复长度101米、管径DN1200、施工海拔超3650米,标志着我国高海拔地区市政管道修复实现重大技术突破。项目采用的全套高原专用材料及全过程实施由环境建设公司一体化承建,彰显了“成都技术”在高海拔特殊市政设施修复领域的全国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高原地区相关技术应用空白。

  高原环境给工程施工带来巨大挑战。拉萨地区空气含氧量低、紫外线强烈、昼夜温差大,公司技术团队专项调整高原专用材料配方,显著提升材料在低温环境下的流动性和光敏活性,确保在强紫外线与低温环境下仍可实现均匀深度固化。

施工现场。成都环境集团 供图

  在设备保障方面,所有关键设备都经过特殊高原适应性调试。施工采用的紫外光固化系统、送风设备等均采用“双备份+功率富余”配置,大型设备经铁路专运抵达拉萨,确保在高原环境下动力稳定、控制精准。这种全方位的技术保障体系,为项目成功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采用的紫外光固化内衬法(UV-CIPP)技术,仅用4天就完成了传统开挖需要数月的工程量。本次管道修复通过CCTV机器人检测、高压水清淤、软管拖入、紫外光照固化等先进工艺,在管道内部形成高强度复合内衬管,全程地面作业,实现对高原生态环境的“零干扰”。修复后的管道强度甚至超过原设计标准。

  这项技术应用创新不仅提升了拉萨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水平,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更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高原城市更新建设非开挖技术应用路径。成都环境集团环境建设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成都国资企业,公司将坚持技术创新,持续输出“成都技术”和“成都方案”,为高海拔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更大作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