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6日电 (张玉龙 许紫艳)9月15日,在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九君村广袤的田野上,头季稻刚完成收割,再生稻苗便在雨露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一大早,泸州市峻宇科技有限公司飞手易显六操控着手中的遥控器,伴随着“嗡嗡”声,无人机从田埂边起飞,稳稳悬停在稻田上方,按照预设线路进行精准喷药,完成识别弱苗、缺水及病虫害区域,进行差异化田间管理。
“我们这无人机,按6-8小时算,一天能撒200亩左右,单次飞行能覆盖20亩。”易显六说,能帮农户省不少力,心里就很有成就感。
作业现场,无人机与农作物顶端保持着2-3米的距离,精准地沿着预设航线飞行,农药从机身下方均匀喷洒。易显六说,作业前他们会对农田进行详细测绘,确定好航点,输入到操作系统中,无人机就能自动生成工作路线,确保农药精准投放。无人机在稻田上空有条不紊地飞行着,农户张大爷站在田埂上,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无人机打药方便多了,以前我们人工打药,效率低,还不均匀,现在有了它,省时又省力。”村民唐建华说,有政府的支持和科技的助力,种地更有信心。
与此同时,天仙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在田间忙碌着。他们拿着专业的检测设备,对稻田的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为无人机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再生稻生长周期短,对养分需求比较特殊。我们通过精准检测,为每块稻田制定个性化的施肥方案,确保水稻能健康生长。”天仙镇农业农村服务站工作员孙涛川表示。
据了解,纳溪区在再生稻管护上多措并举。一方面实施再生稻高产高效示范项目,免费发放再生稻肥料,建立8.6万余亩核心示范片区,辐射带动全区生产;另一方面转变农技推广方式,变“坐而论道”为田间教学,让种粮大户先学先示范。
“以往发放的农技资料,村民看不懂、学不会。”天仙镇副镇长刘泳聪说,如今让种粮大户先掌握技术做示范,带动全镇再生稻技术推广,成效显著,目前全镇再生稻亩产可达200公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