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8日电 面对小区活动场地不足、公共空间沦为杂物堆场的治理难题,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御龙城片区党委创新思路,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金点子行动”为抓手,发动居民广泛参与,对小区架空层进行精准“微改造”,成功激活了闲置空间,有效满足了全龄居民需求,探索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御龙城小区是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一个大型集中安置小区,于2022年建成,2023年入住,目前已入住3738户、1.1万余人,由龙潭社区、绣川河社区、马鞍社区、茶花社区、沿沱村5个村(社区)构成。长期面临公共活动空间匮乏的困境,特别是原有篮球场等设施难以满足全龄化需求,老年人缺乏专属活动区;同时,各单元架空层普遍沦为堆满旧家具、农具的“仓库”,影响环境且存隐患,居民归属感下降。御龙城片区党委主动作为,将破解这一难题作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突破口。党委牵头,发挥核心引领作用,联动5个村(社区)党组织,并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力量,确立了“参与式微改造”的总基调。经过深入调研和民主协商,最终选定15个架空层作为改造试点,规划将其打造为5个儿童活动空间、5个居民议事空间和5个老年活动空间,力求以“小成本、快行动、深参与”的方式实现空间功能重塑。
此次改造的成功,关键在于全过程贯彻“居民主体”原则。
共集需求,民声定方向。片区党委联合社区干部、志愿者开展“入户敲门行动”,广泛收集居民对活动空间的实际诉求。“下雨天孩子也能有地方活动”、“多设置休息凳椅”、“能有看书、议事的区域”等心声,清晰勾勒出改造方向。
共议方案,群智绘蓝图。片区党委召集5个村(社区)负责人及老中青居民代表,召开专题议事会。围绕如何将居民愿望落地,大家畅所欲言:从桌椅稳固性、墙上置物架安装,到儿童玩具安全高度、室外座椅固定方式,一条条具体建议被充分讨论、吸纳优化。最终形成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科学可行的改造方案,真正体现了“居民想要什么,改造就落实什么”。
共建家园,邻里齐动手。项目推进坚持“社区搭台、居民参与”。党员志愿者带头对架空层堆积的杂物进行全面清理。热火朝天的劳动氛围感染了居民,许多原本观望的住户主动加入搬运、清洁队伍,改造行动实现了从“组织发动”到“邻里自发”的转变。
架空层的“蝶变”,不仅优化了物理环境,更深刻激活了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改造后的15个空间,儿童有了安全玩耍的天地,老人有了舒适交流的场所,居民有了议事协商的平台,真正实现了“全龄友好”。更重要的是,整个“微改造”过程成为凝聚共识、提升居民“主人翁”意识的生动实践。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共建者”,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显著提升。项目探索形成的“居民提议—专业梳理—携手共建”路径,为后续社区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经验。据悉,后续由儿童发起、全龄参与的“儿童观察团”将定期开展空间维护与优化建议活动,确保改造成效常态化、长效化。
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重在夯实组织堡垒、带好骨干队伍、充分发动群众。通过找准“微切口”,办好群众身边事,能够有效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变“无人问津”为“齐抓共管”,最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持续增强居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