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兴业银行成都分行:一把“兴”火点燃川香火锅热辣滚烫
2025年09月18日 16:0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8日电(杨科佳)近年来,四川省紧抓“川字号”优质品牌培育工程,“舌尖上的经济”正被赋予连接民生福祉与产业振兴的双重使命。在这片被味蕾记忆深刻烙印的天府沃土之上,特色食品产业已蝶变为承载千年川味智慧的文化符号与驱动区域繁荣的活力引擎。

  兴业银行成都分行用金融活水赋能“舌尖经济”,精准滴灌产业链沃土的“川味”,一把“兴”火点燃川香火锅的热辣滚烫。

  让屠宰户不再因资金周转犯愁

  位于成都北部25公里外的德阳广汉市,各类物产在此丰饶,其中汇集羌派高原牦牛和川派水土滋养的广汉牛肉成为了川香火锅的绝佳食材来源,也便有了“火锅在中国,食材在广汉”的流传。

  近年来,广汉市政府着力打造“中国火锅食材之都”,兴业银行成都分行下辖德阳广汉支行立足于区域特色经济圈,积极探寻支持本土特色餐饮之路,助添“天府烟火气”。

  在有着屠宰户数十家“西南第一牛市”之称的广汉向阳镇,江南肉牛专业合作社园区内,近百户屠宰个体户在此点燃川香火锅的第一把火——成千上万吨新鲜牛肉、毛肚每天凌晨在此处经过加工、包装后冷链发至成都市内上百家大小火锅店,点亮成都人民“安逸巴适”的一天。

  兴业银行德阳广汉支行金融特派员尹良与零贷经理郑义前期通过走访当地畜牧站获悉,园区的屠宰户因缺少足额抵押物等增信措施而难以获得金融支持,导致屠宰户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且资金周转难以满足其肉牛采购需求,资金与货款错配的时间差,成为了制约整个园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堵点。

兴业银行工作人员在园区企业进行调研走访。兴业银行广汉支行 供图

  针对这些痛点,广汉支行联动德阳分行创新性地通过“数字金融客户标签化”分析模型,对园区屠宰户经营状况开展分类划型,加入牛羊养殖数量、单日屠宰数量、销售分布数据、个人征信数据、园区经营管理人员及当地畜牧机构对口检查人员的双向打分等多项数据对屠宰户“一户一策”核定信用贷款额度,单户最高信用贷款金额可达1000万元。

  最终在向阳镇政府、园区和兴业银行数字化审批系统的共同努力下,耗时10个工作日快速落地全省首个“个人经营贷(肉牛市场专属)”,让屠宰户不再因资金周转压力而犯愁。

  “肉要薄切,肚要脆鲜!”屠宰户黄师傅笑着说道。截至目前,兴业银行已为该园区内4户屠宰户提供信贷支持超2200万元。

  助力火锅产业及餐桌上的烟火

  如何用小小“一盆火锅”煮出超“百亿产值”?答案就在这一锅红汤里。

  四川钟杨张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广汉本地新建的特色红油调料生产制造企业,由于前期投入较大,无自有厂房、现阶段销售收入有限等限制因素导致“融资难”。

  尹良与客户经理李亚祎拿着广汉火锅产业协会名单敲开了企业的大门,在与其实控人详细了解情况并多次实地考察厂房设备后了解到,原来企业具备特色川味火锅红油的自主研发与制备能力,同时其经过近一年的味道调试,当前已获得海底捞等知名全国餐饮品牌的供应商准入资格,近半年订单量和回款量呈现持续递增的良好态势。

  在了解到企业相关情况后,兴业银行广汉支行迅速通过定向采购支付+锁定下游回款的模式,在2周内快速审批通过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帮助企业成功把握住当前原材料价格正处于近三年较低位机遇,为企业节省了数十万元的生产成本。“兴业银行的员工不仅作风实在,办事速度也很快,与我们共同克服困难!”

  以“集群信贷专案+供应链信用贷+零售金融助力”的全生态金融方案,破解当地火锅产业发展掣肘难题,是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在助力“天府烟火”交上的一份金融答卷。

  截至目前,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已为200家火锅产业链客户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授信支持超12亿元,实现食材、调味料、商户企业等全覆盖。

  一锅沸腾见乾坤。兴业银行成都分行所致力支持不止于产业,更是背后支撑起那弥漫在街头巷尾、寻常餐桌上的“天府烟火”。从源头的新鲜到食客的酣畅,每一份用心都是对巴蜀人民美好生活的守护,每一笔资金都是守护地道滋味的承诺。

  兴业银行成都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专业与温度打通金融服务的关键节点,让四川火锅的麻辣鲜香所承载的文化魅力与消费活力,伴随着滚烫的市井气息,托举起四川火锅的蓬勃生机与浓浓温情。(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